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摆古”:村寨历史记忆与文化展演
作者:
刘彦
出版日期:
2019年11月
报告页数:
34页
报告字数:
21428字
所属图书:
姻亲与“他者”:清水江北岸一个苗寨的历史、权力与认同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11.187-220
刘彦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瑶白寨中的一种重要仪式——“摆古”。首先本文阐述了“摆古”的历史渊源及时代背景。历史上,作为民间说唱,“摆古”是在联“款”的主导下所进行的一场内部的互动。当代的“摆古”是在地方政府主导下村寨之间的互动。其次本文分析了“摆古”的文化蕴涵与外在表征,包括苗服、舞蹈、大戏、大旗。最后本文阐释了围绕“摆古”秩序的争议及“摆古”的展演。
关键词:
历史记忆
民间文学
仪式
苗族
清水江
九寨
文化展演
作者简介:
刘彦:
彝族,贵州盘州人,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博士,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研究领域为历史人类学、政治人类学,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相关报告
制作“陌生人”:“生鬼”的话语表述与社会整合
清水江流域的苗族与地方政府
清初的“破姓开亲”:人群共同体与村寨关系重构
民族历史记忆与文化建构——以陕西省岐山县安乐蓝氏为中心的考察
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北部侗族民歌随论
木商与明清清水江流域苗侗民族地区教育史(上)
贵州苗疆社会婚俗改革研究综述
光绪年间的“定俗垂后”:婚俗改革与权力格局变迁
记忆、表征与能动性:黑衣壮人的文化—政治实践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历史记忆中的“摆古”与定名
“摆古”的社会背景
“摆古”历史的追溯与命名
第二节 “我”有历史:地方正统历史观的表述与创造
瑶白历史的“底色”
历史象征物的表达与创造
第三节 结构与权力纠葛下的历史与当下
在邀请中掂量历史与权力
先来者与后来者之争
第四节 “古”的再现与展演
迎宾
祭祖
长桌“摆古”
·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