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性别失衡下的婚姻、家庭与养老绪论

作者:
王跃生
出版日期:
2015年9月
报告页数:
23页
报告字数:
17349字
所属图书:
中国人口性别结构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上、下册)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无论从中国的历史经验还是现实状态看,性别结构失衡或者说性别比偏高的一个直接结果是,婚姻市场上形成一批择偶困难的男性群体。他们中有的人不得不晚婚;有的虽然最终结婚,但其婚姻形式是非常态的,甚至是扭曲的,婚姻质量不高;不少大龄未婚男性成为终身失婚者。而晚婚、失婚又进一步影响其家庭生活,他们失去了组建具有完整意义家庭的条件,不得不依附父母和其他近亲生活;一旦父母去世,其中多数人形单影只,独自生活。进入老年阶段之后,不少人缺少家庭养老的基本条件。这是传统时代或农业社会的基本表现。而在当代社会,随着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缺少家庭养老条件的失婚男性多数能被政府福利机构接纳。不过,在其进入年老阶段之前,家庭仍是其基本生存载体。我们在本篇中,以一个北方山区县为考察对象,认识该地男性大龄未婚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对这一群体的家庭生活和养老状况进行分析,探究问题所在,为应对未来的男性大龄未婚局面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中国人口可持续性发展性别失衡性别构成

作者简介:

王跃生:0 王跃生 1959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与家庭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制度人口学、家庭人口学和历史人口学。已出版《十八世纪中国婚姻家庭研究》《社会变革与婚姻家庭变动》《中国当代家庭结构变动分析》《制度与人口》等专著。目前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社会转型初期中国家庭结构和代际关系变动研究”等课题,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项目“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家庭人口变动、问题和对策”首席研究员。

文章目录
第一节 男性大龄未婚、老年失婚问题的历史和现实考察
  • 历史上的男性大龄未婚、失婚问题
  • 当代男性大龄未婚、失婚的表现
  • 大龄未婚男性的家庭关系资源
  • 失婚男性的养老问题
第二节 本项研究的主旨
  • 选题意义和研究目标
  • 研究视角
  • 研究目标
  • 主要内容
  • 研究方法
  • 数据资料来源
第三节 调查地区概况
  • 赤城县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
  • 赤城县的历史沿革
  • 人口及社会环境
  • 经济状况
·第四节 田野调查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