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农户生计策略的形成:基于农户模型的理论分析

作者:
出版日期:
2014年9月
报告页数:
31页
报告字数:
21430字
所属图书:
中国农村可持续生计和发展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章利用农户模型说明农户生计策略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农户的非农兼业选择、农户的家庭劳动时间供给以及农业集约化生产策略的决定。农业的非农兼业选择在生计策略中具有核心地位,其原因主要有:第一,兼业选择是农户非农多样化生计策略的基础,农户是否选择兼业,选择什么类型的兼业,直接决定了农户的非农多样化生计策略;第二,从农户生产类型选择的角度看,非农兼业具有优先性(Priority),这是由非农机会的稀缺和农业部门边际收益偏低决定的;第三,非农参与以及非农劳动供给水平对农户的农业生产有较大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反映在家庭劳动力的有效配置上,也反映在非农技术对农业技术的扩散,对流动性约束的放松等方面。当然,作为农户决策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之间仍然可能存在其他复杂的因果关系,本章将在农户模型中有所涉及,但这不是本书关注的理论重点。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第一节 非农兼业选择
  • 农业、本地非农经营与迁移的工资性劳动供给
  • 本地非农经营与迁移的工资性劳动供给间的权衡
  • 非农活动中的家庭结构因素
  • 农业多样化活动的影响机制
第二节 家庭劳动时间供给决策
  • 市场限制与农户模型的局部可分性
  • 农业劳动时间供给决策与家庭结构的作用
  • 农户的非农劳动时间供给决策
第三节 集约化农业生产策略的决定
  • 农业物质资本投入密度的决定
  • 农业技术效率的决定
·第四节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