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基层政府应对社会群体性事件七个方面能力的实地实证调查研究

作者:
周松柏 胡晓登 杨婷 周超
出版日期:
2016年12月
报告页数:
23页
报告字数:
19180字
所属图书:
抗争与秩序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乡(镇)一级,上承县级,下接村(居)级。以乡(镇)作为典型进行调查研究,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县、乡(镇)基层社会维稳和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情况。

关键词:

调查基层政府社会群体性事件七个方面能力

作者简介:

周松柏:男,汉族,籍贯湖南邵阳。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博士。贵州民族大学经济学教授,学科(学术)带头人,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建设点学科成员。贵州省新闻出版局图书质量审读员,贵州省第八届优秀图书奖评审组专家。主持并完成科研课题1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2项,国家民委社科课题1项,省级课题4项,省教育厅重点课题1项。独立出版著作《贵州省农民工经济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7篇为核心期刊论文,2篇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期刊全文转载。获贵州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地厅级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研究涉及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相关领域。社会兼职:贵州省产业经济学会理事,贵州省史学会理事,贵阳市历史学会常务理事,贵阳市老年学学会副会长,贵州省宗教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史学会近现代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贵州省阳明学会理事,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理事。

胡晓登:

杨婷:

周超:

文章目录
第一节 源头治理的制度创新能力
  • 乡(镇)党委和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制度创新
  • 村(居)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制度创新
第二节 预防为主的机制构建能力
  • 村(居)、乡(镇)、县级的预防联动机制
  • 村(居)、乡(镇)、县级的层级负责机制
  • 非常规的化解矛盾纠纷、排查上报和处置制度
第三节 舆情信息监测与预测能力
  • 对于单个矛盾纠纷的处理和跟进
  • 对于涉及面广的矛盾纠纷的处理
  • 依靠热心群众提供信息
第四节 响应联动机制与应急反应能力
  • 按照既定框架进行处置
  • 稳控工作组必须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 应对突发群体性事件的沟通协调问题
第五节 柔性处置的治理平息能力
  • 柔性处置案例一
  • 柔性处置案例二
第六节 矛盾化解与善后恢复能力
  • 在镇党委和政府能力权限范围内的矛盾纠纷化解与善后恢复能力
  • 超出镇党委和政府能够主导处置范围的矛盾纠纷化解与善后恢复能力
第七节 基层党委和政府综治维稳和社会管理创新能力
  • 基层党委和政府综治维稳创新
  • 基层党委和政府社会管理创新
第八节 对乡(镇)基层党委和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综合能力的总结
  • 制度化和理论性的创新能力较为欠缺
  • 有的基层干部在综治维稳工作中缺乏主动性
  • 新旧乡(镇)领导班子的政策执行不连贯
  • 乡(镇)二级机构实行双重领导,造成基层党委和政府在应对突发群体性事件时,力不从心
  • 当前项目的引进和建设方式,使得乡(镇)党委和政府在应对突发群体性事件时,往往显得无能为力
  • 乡(镇)党委和政府作为“经济人”的自利行为,导致其对自身角色界定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