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救市”是如何“政治化”的?——中国证券市场一个“谈判”过程的经济社会学剖析

作者:
项宇
出版日期:
2017年5月
报告页数:
37页
报告字数:
33866字
所属图书:
经济社会学研究 第四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股市作为一个市场经济体系下的典型代表,是一种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混合的复杂体,股灾也可以说是一种研究谈判和博弈的理想模型。在股票市场,政府和国家不仅仅是监管者,更是参与者。股市既有经济属性,又具有“群体承诺”属性。经济属性意味着股市和国家宏观经济运行以及产业改革相挂钩,群体承诺属性意味着在集权体制和股市审核制下,国家信用一定程度上为股市背书,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股票市场的稳定。在这种背景下,当股灾发生时,市场会主动使用退出、呼吁以及表示“忠诚”等一系列手段来整合动员,通过博弈和谈判使国家卷入市场中,并逐渐形成“聚点”。市场情绪在“极化现象”的作用下将做空势力和外国资本视为“政治敌人”,从而形成一套敌对逻辑下政治化的话语体系。政治化是集权体制下国家介入市场的特点,也是权利结构不明晰导致的。

关键词:

证券市场政治化救市博弈

作者简介:

项宇:社会学硕士,网易杭州研究院研究员。

文章目录
·股市的博弈分析思路
·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政府信用与股灾成因
  • (一)股票市场与政府信用
  • (二)股灾背景及过程
  • (三)股灾阶段的划分
市场博弈与政府介入
  • (一)谈判阵营:分歧与共识
  • (二)谈判视角下的救市过程
  • (三)“退出-呼吁”组合:谈判手段
  • (四)呼吁与话语权垄断
“聚点”共识与救市政治化
  • (一)聚点共识:“活捉空头”
  • (二)市场的“极化”:“表忠心”
  • (三)救市政治化:“为国护盘”
  • (四)“谈判”中的市场策略
  • (五)政治化的解药:注册制?
·结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