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救助机构流浪乞讨人员归家甄别流程研究——以X市救助管理机构为例
作者:
马丹丹
范明林
出版日期:
2017年6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字数:
14739字
所属图书:
都市社会工作研究 第2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06.85-104
张文宏
范明林
杨锃
摘要:
目前针对精神障碍的流浪乞讨人员,国家代替了其原始家庭的角色,由救助管理机构实施救助。为了保证流浪乞讨人员得到更好的服务,国家对其实行了与世隔绝的院舍管理模式。再度审视,此决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化,使其社会功能不断退化,对家庭的归属和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另外,大量的人员滞留,给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为了达到利益的双赢和资源的优化,我们是否能够完善现有的救助管理模式,提高甄别成效,体现甄别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构建出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合理的甄别流程。本文根据在X市救助管理机构的实地研究,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关键词:
流浪乞讨人员
精神障碍
救助机构
甄别流程
作者简介:
马丹丹:
范明林:
相关报告
游民问题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
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康复的行动
角色·挑战·发展——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挑战与应对
赋权视角下的精神障碍患者职业康复困境研究——兼论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可能性
21世纪家庭增能取向的精神障碍康复者健康社会工作实务研究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与社工介入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就业帮扶——社工介入的广州实践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完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的系统思考
文章目录
研究背景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的具体问题
(三)研究意义
(四)基本概念界定
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
(一)目前针对流浪乞讨人员研究已有文献的梳理
(二)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
流浪乞讨人员甄别流程探讨
(一)现有的甄别服务演变历史
(二)X市救助管理机构现有甄别流程的梳理
(三)科学、合理、规范的甄别流程探索
·
甄别流程发展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