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反身与整合视角下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主体性问题的探析——以上海市精神卫生领域为例
作者:
王彦风
出版日期:
2017年6月
报告页数:
11页
报告字数:
11271字
所属图书:
都市社会工作研究 第2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06.125-135
张文宏
范明林
杨锃
摘要:
精神疾病现已超出单纯的医学问题和简单的社会事实的范畴,而越来越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作为促进精神障碍人士个体复原和社会回归过程中的新兴重要专业人员之一,其主体性存在也越来越受到医疗卫生领域专家、学者的关注。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嵌入医疗服务体系之中,极易在医护专业权威极高的情境中失去主体性,而被建构为医疗服务团队的“客体”,甚至会堕入一种“缄默文化”之中。本文以上海市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服务为例,基于反身与整合视角,就其主体性建构方面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呈现和探讨,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社会工作者
精神卫生
主体性
反身与整合
作者简介:
王彦风: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中级社工师。
相关报告
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
中国精神卫生工作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精神性疾病社区康复的基层经验——以杭州“工疗站”为例的研究
人工智能与未来人类——“智能时代的新人文”学术论坛综述
突破同一性逻辑
主体性的辩证法
代理权的辩证法
行动研究中知识与行动结合的反思
构建铜鼓舞传承者的主体性
双重监控下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主体性——以G市S街“家综”为例
文章目录
·
引言
·
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及其服务现状
上海市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社会知晓率低,专业权威不足
(二)易迷失专业素养,缺乏反身意识
(三)专业合作松散,服务持续性不足
专业主体性建构何以可能
(一)加强社工宣传,提高社会知晓率和认可度
(二)提升专业素养,建构专业反身性
(三)整合团队资源,确保服务的持续性
(四)积极进行社会倡导,完善相关政策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