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河南省非义务教育阶段农村青少年辍学状况研究

作者:
行红芳
出版日期:
2009年1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字数:
9983字
所属图书:
2009年河南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当今社会, 辍学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教育问题。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5 年《人类发展报告》中有关资料测算, 全世界每年辍学的中小学生为1 亿人左右, 其中90%以上在发展中国家。大量学生辍学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和社会建设, 容易形成贫困的代际传递, 使得目前的扶贫工作遇到更大的挑战。我国提出了九年义务制教育的目标, 但从许多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 仍有大量的学生辍学, 据相关统计数据资料显示,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年均辍学的中小学生约400 万人左右, 每年因中小学生辍学而造成的教育资源浪费达150 多亿元人民币。而从实际情况来看, 辍学更为严重的是在农村地区, 尤其是传统的老、少、边、穷地区, 这使得学生的辍学问题与民族、贫困、性别等问题联系在一起。本报告首先介绍了河南省非义务教育阶段农村青少年辍学现状,其次阐述了河南省非义务教育阶段农村青少年辍学的成因,在最后,笔者针对问题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青少年学生辍学

作者简介:

行红芳:郑州轻工业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副院长,郑州轻工业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等。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硕士就读于武汉大学,博士就读于中山大学,分别获社会学学士、法理学硕士、社会学博士学位。

文章目录
·研究背景
河南省非义务教育阶段农村青少年辍学现状
  • 1.农村青少年辍学数量多、规模大
  • 2.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青少年的辍学问题还没有引起政府的广泛关注
  • 3.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青少年辍学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
  • 4.学生辍学具有明显的性别特征
河南省非义务教育阶段农村青少年辍学成因分析
  • 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制约
  • 2.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反映
  • 3.成本—效益的理性考虑
  • 4.从众心理以及周围社会环境的作用
  • 5.教育因素与学生辍学
相关对策建议
  • 1.促进“两免一补”向高中阶段有序推进,促进不同阶段,包括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教育政策的有序联结
  • 2.促进并完善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制度在高中学生和中职教育阶段学生的落实,提高其毕业率
  • 3.加大青少年流入地区的普查力度,严禁工厂和小企业招收未成年的青少年打工
  • 4.鼓励民间力量和捐赠事业的发展,促进其向高中阶段投入,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 5.采用多种方式鼓励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其办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