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婚姻流动与农村妇女的土地使用权益
作者:
许平
出版日期:
2005年8月
报告页数:
9页
报告字数:
7340字
所属图书:
中国妇女研究十年(1995~2005)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08.710-718
刘伯红
谭琳
姜秀花
宓瑞新
摘要:
婚姻流动是指男女双方通过结婚或离婚所发生的住地转移性的空间流动。在我国农村,婚姻习俗主要还是“从夫居”。改革开放以前,婚姻是农村妇女社会流动的主要方式,这种流动一般与职业无关,不会改变流动者的农民身份和地位,但能改变流动者的空间位置。同时,在原有的集体所有制条件下,实行集体劳动,按工分分配,所以妇女在土地方面的权益不会受到影响。改革开放后择地婚嫁,利用婚姻来摆脱贫困、劳累和落后的生活条件,依然是婚姻流动中的重要价值取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以来,土地划分到各家各户,由农民自主经营,国家为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增加对土地的投入,规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几十年不变。在绝大多数地方,土地已被分割完毕,致使婚姻流动中的部分妇女分不到土地,其生产资料——土地的使用权益受到侵害。这是目前农村妇女在婚姻流动中遇到的新问题。显然,不同的政策对农村妇女的土地使用权益产生不同的影响。为此,笔者于1996年7、8月份做了专项调查。
关键词:
农村妇女
土地
婚姻流动
使用权益
作者简介:
许平:
相关报告
安徽省妇联的经验和做法
农村通婚圈变动与男性婚配困难问题研究结语
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
滇池东岸的土地
土地流转:“农民工”带来新机制
革命的底层动员——在才溪读《才溪乡调查》
土地与村社共同体的维系机制探究
土地与基层社会治理
阿拉伯少数民族与国家的主要矛盾——土地、非法建筑
村组土地与组织关系的历史演变
文章目录
背景材料
(一)人口和耕地
(二)劳动力
(三)粮食生产
(四)农民收入
(五)土地政策
·
婚姻流动中的土地使用权转移模式
问题及原因
(一)经济影响
(二)社会影响
(一)体制原因
(二)政策原因
(三)经济原因
(四)管理原因
(五)其他原因
·
对策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