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志愿者在落实“三保”工作中的功能和作用分析

作者:
李迎生
出版日期:
2017年8月
报告页数:
9页
报告字数:
6306字
所属图书:
社会工作助力社会治理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通过对志愿者的全面考察、深入访谈、对志愿者个体的问卷调查,总结了志愿者在落实“三保”任务中发挥着如下五类作用。第一,志愿者是社会福利供给主体的重要补充,满足了特殊对象的基本生活需要;第二,志愿精神的传播推动平等友爱、融洽和谐人际环境的形成,有利于促进社会融合;第三,志愿者的参与为社会工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降低了其运作成本;第四,参与志愿服务的行为培养了青年人的责任感,提高了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第五,志愿服务行动是有效的社会动员方式,有助于健全社会应急机制。
关键词:

社会福利志愿服务志愿精神社会工作组织

作者简介:

李迎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暨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社会学)博士。兼任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妇女儿童工委儿童工作智库专家、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及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等多家国家级学会理事,华中师范大学、南昌大学等校兼职教授,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执行编委及《社会学》、《社会学文摘》编委,《社会建设》执行主编,《中国民政》、《社会福利》、《甘肃社会科学》、《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与管理》等期刊编委。曾任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评估专家组成员、国家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计划论证专家组副组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工作系首任系主任等职。出版《中国社会政策的改革与创新》、《中国社会工作模式的转型与发展》、《当代中国社会政策》、《为了亿万农民的生存安全》、《社会工作概论》(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等多部作品,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3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教学成果奖多项。

文章目录
·志愿者是社会福利供给主体的重要补充,满足了特殊对象的基本生活需要
·志愿精神的传播推动平等友爱、融洽和谐人际环境的形成,有利于促进社会融合
·志愿者的参与为社会工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降低了其运作成本
·参与志愿服务的行为培养了青年人的责任感,提高了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
·志愿服务行动是有效的社会动员方式,有助于健全社会应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