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上海志愿服务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思考

作者:
杨雄 陈麟辉 俞伟 裘晓兰 魏莉莉 张虎祥
出版日期:
2016年1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字数:
14609字
所属图书:
上海社会发展报告(2016)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上海孕育了浓郁的志愿文化,培育了积极的志愿服务精神,形成了良好的志愿服务组织架构和工作体系;但同时也存在部分志愿者倦怠,志愿者保障不足,双向渠道不畅,公众对志愿服务了解不够,志愿服务组织规范化程度有待提升等现实问题。未来上海志愿服务要不断推进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强制度化、组织化、社会化、信息化、项目化建设,并积极营造志愿服务文化氛围,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中凸显社会价值。

关键词:

志愿服务社会治理志愿精神志愿文化

作者简介:

杨雄: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社会学博士。兼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调查中心主任、上海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会首席专家、上海家庭教育研究会首席专家、上海市志愿者协会副会长。任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妇儿工委智库咨询专家、上海市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常委。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年社会学、社会治理与社会调查研究、社会思潮与青年文化、独生子女与家庭教育。曾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中央文明办、教育部、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国际奥委会等重要课题和规划课题30多项。曾多次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市政府决策咨询优秀成果奖励和中央常委、政治局委员肯定性批示。 研究方向: 青年社会学、 社会治理与社会调查研究、 社会思潮与青年文化、 独生子女与家庭教育。 曾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等重要课题 30 多项。出版论著: 《巨变中的中国社会》 《巨变中的中国青年》 《社会阶层构成的新变化》《网络时代行为与社会管理》《中国青年发展演变研究》《青春与性1989-1999》《激情与理性:青年知识分子与激进主义思潮》等10多部; 发表论文《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特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关于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思考》《“独二代”成长状况、社会风险及应对策略》等100多篇。 曾获中央文明委授予的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先进个人”、全国妇联授予的“全国家庭教育先进个人”以及“中国青少年研究突出贡献奖”、“全国百名家庭教育公益人物”、 “首届上海十大社会工作杰出人才” 等荣誉称号。

陈麟辉:上海市文明办志愿服务工作处处长。

俞伟:上海市文明办志愿服务工作处副处长

裘晓兰: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志愿服务、青少年问题等。

魏莉莉: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张虎祥: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

文章目录
上海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
  • (一)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状况
  • (二)志愿服务活动参与情况
  • (三)参与和接受志愿服务的意愿
  • (四)对志愿服务的主观认识和评价
  • (五)志愿服务组织的保障机制
上海志愿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 (一)部分志愿者倦怠,要求志愿服务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
  • (二)部分志愿者保障不足,要求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应不断完善
  • (三)双向渠道不畅,要求志愿服务信息化建设更加社会化
  • (四)公众了解不足,显示志愿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 (五)书面协议缺失,显示志愿服务规范化建设有待加强
  • (六)资金、知晓率以及专业化不足,显示志愿服务组织建设需要加强
上海志愿服务下一步发展的对策思考
  • (一)着眼于长效机制建设,强化志愿服务的制度化进程
  • (二)着力规范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培育志愿服务的组织化实践
  • (三)扩展志愿服务的社会基础,推进志愿服务的社会化拓展
  • (四)借助信息技术打造平台,促进志愿服务的信息化建设
  • (五)打造项目服务品牌,推进志愿服务的项目化运作
  • (六)借力全媒体平台,营造志愿服务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