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从直接服务向组织服务的功能性变革——大兴区清源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调研报告

作者:
冯晓英
出版日期:
2011年6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字数:
9899字
所属图书:
北京社会服务管理创新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社区服务是我国改革开放后,为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社区成员多层次服务需求出现的产物,特指在政府倡导和扶持下,为满足社区成员多种需求,依托街道和居委会,发动社区力量开展的具有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性质的居民服务业,与我们今天所关注的民生工程相契合,至今已经走过了25年的发展历史。本文以大兴区清源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案例,探究了“参与式社区服务项目化管理”的特点,包括:以“项目运作”为纽带,构建社区服务多元主体上下互动的网络平台;重视能力建立,把提升居民社区参与能力放在首位;突出社区特色,试点先行、循序渐进;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社会服务组织管理模式。其次介绍了大兴区清源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参与式社区服务项目化管理”的实践效果,包括:转变组织功能,实现服务方式的“三个拓展”;尊重社区多样性,满足社区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从“被服务”到助人自助,在服务中提高能力,分享快乐。最后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建议以及思考。
关键词:

北京市社区治理社区服务

作者简介:

冯晓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北京社会管理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员,兼任北京市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管理委员会专家顾问、北京市丰台区政府顾问、朝阳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专家顾问组顾问,是中国社会学会理事、北京社会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人口学会理事。长期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出版学术专著(含合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研究报告130多篇,总计170余万字。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建设、城乡统筹、流动人口管理。

文章目录
以“参与式社区服务项目化管理”为突破口,推进“三个拓展”
  • (一)以“项目运作”为纽带,构建社区服务多元主体上下互动的网络平台
  • (二)重视能力建立,把提升居民社区参与能力放在首位
  • (三)突出社区特色,试点先行、循序渐进
  • (四)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社会服务组织管理模式
“参与式社区服务项目化管理”的实践效果
  • (一)转变组织功能,实现服务方式的“三个拓展”
  • (二)尊重社区多样性,满足社区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 (三)从“被服务”到助人自助,在服务中提高能力,分享快乐
启迪与探讨
  • (一)“清源模式”的启示
  • (二)对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功能定位的探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