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网络侵犯行为的意义建构及其结构性后果

作者:
出版日期:
2011年5月
报告页数:
46页
报告字数:
31871字
所属图书:
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Brittney G.Chenault提出:互联网无关技术,无关信息,而是一个容纳大量参与者的交流空间;交流构成了互联网的基础,而且这种交流无须指导和审查。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网络互动,一方面为人类提供了迅速有效的互动方式和自由交往的活动空间;另一方面这种交往的自由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大大增加了包括“言语攻击”在内的各类侵犯行为发生的可能性(Dibble Jane,1993)。基于网络互动的这种缺陷,对网络互动中侵犯行为的研究始终是网络社会学一个不可回避的领域。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与操作
  • (一)概念阐释
  • (二)理论假设
  • (三)研究过程
  • (四)研究中涉及的私密问题
网络侵犯行为意义建构的情境与过程
  • (一)网络侵犯行为建构意义的情境
  • (二)网络侵犯行为意义建构的过程
建构意义的结构性后果
  • (一)权力的获得与转移
  • (二)内群体的形成
  • (三)社会资源的生产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