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王金玲
机构: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个人简介:

1955年出生,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副巡视员、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妇女与家庭研究中心主任、由全国妇联和中国妇女研究会主办的“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第一批)主任,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授;浙江省委宣传部“五个一批”(第一批)人才、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8年)、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8年);主要社会兼职为: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会性别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妇女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妇女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委员,国际女性主义伦理学学会会员、美国国际女性主义社会学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妇女/性别社会学、犯罪社会学、妇女/性别与社会发展、婚姻与家庭、性与性别等。主要代表作有:《中国妇女发展报告》(书系)、《女性社会学》、《女性社会学的本土研究与经验》、《社会转型中的妇女犯罪》、《生存与发展:浙江妇女社会地位研究(1990年—2000年)》、《跨地域拐卖或拐骗:华东五省流入地个案研究》、《中国拐卖拐骗人口问题研究》和《转型与发展:福建妇女社会地位研究(2000—2010)》等。

  • 性别视角:挑战与重建
    林维红王金玲 主编 ; 姜佳将高雪玉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16年08月
    性别是天生的,性别身份是后天养成和形塑的。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忽视了性别身份这一『后天性』,处在某种性别盲点或性别偏见之中,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消除性别盲点和性别偏见,需要有一种新的视角。事实上,性别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最为热门的三大议题之一(阶级/阶层、民族/族裔、性别),是学术研究和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视角,也是人们改变生活的重要切入点。作为大陆选编的第一部有关台湾妇女/性别研究的论文选集,本文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学术视角和研究理念,而文中的观点和理论也将有助于当今社会的发展,推动我们开创一种新的人生。
  • 中国妇女发展报告No.5
    杨国才 张健畅引婷 副主编 ; 王金玲 主编 出版时间: 2014年09月
    妇女/社会性别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自1980年代,尤其是1995年北京世妇会以来,中国的妇女/社会性别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特色,积累了自己的发展经验,发挥了自己的发展优势,凝聚了自己的发展能力,拓展了自己的发展空间,成长起自己的发展力量,逐步构建着具有本土特色的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知识和方法。本书建构了针对中国的妇女/社会性别学的学科评估指标,对中国1980年代,尤其是′95世妇会以来的妇女/社会性别学状况进行了回顾和评估,梳理出了相关的建设和发展特征,并对今后中国妇女/社会性别学的发展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 性别话语与社会行动
    王金玲 主编 出版时间: 2013年09月
    商业性性交易是一个古老的社会现象,也是人们一直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希望以本项目实施为开端,境内外不同立场、不同观点者之间能有更广泛、深入的交流,加深了解和理解,进一步形成合力,从而更有效地减少商业性性交易对社会的不利影响。
  • 中国妇女发展报告 No.4
    高小贤 王金玲 主编 出版时间: 2012年05月
    妇女参政是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提出的十二个关切领域之一。而妇女参与农村基层治理是妇女参政,尤其是农村基层妇女参政的一大重要内容。要了解中国妇女参政状况及变化,应该知晓和把握农村基层妇女参政,尤其是参与农村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状况、变化及发展趋势;事实上,中国农村妇女参与基层治理在近年来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形成了若干本土的经验和模式。本书回顾了近二十余年来妇女参政的进程,总结了相关的经验和模式,以更广泛深入地促进农村妇女参与基层治理,加快构建中国有关妇女参政,尤其是农村妇女参政的本土理论及其体系,进而为国际女性主义/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 中国妇女发展报告No.3(2010)
    高小贤 副主编 ; 王金玲 主编 出版时间: 2010年08月
    妇女健康权的实现事关妇女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也与社会发展的良性运行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因此,妇女健康权是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北京宣言》中的一个重大关切领域,也是联合国通过的《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本书从“社会性别+本土”的视角,从理论和行动两个层面对'95世妇会以来中国妇女健康权的实践和实现进行考察、梳理和分析,力图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国妇女健康领域的新进程,把握中国妇女健康发展的“社会性别+本土”的特征和规律,发现中国妇女健康发展的不足,从而促进中国妇女健康事业的新发展。
  • 犯罪妇女访谈实录
    王金玲 主编 ; 高雪玉姜佳将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18年06月
    这是一群服刑妇女。她们被判有罪,她们自己也已认罪。她们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她们又为何和如何走上犯罪之路?且听她们自己的讲述……
  • 被拐卖婚迁妇女访谈实录
    王金玲 主编 ; 高雪玉姜佳将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18年04月
    她们原本住在云南或广西,未成年或成年不久就被拐卖、拐骗到山东、浙江、江苏、安徽成婚,成为异乡人。作为国内第一部被拐卖、拐骗妇女口述访谈实录,本书较全面、深人地呈现了拐卖人口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进一步了解国内跨地区被拐卖拐骗人口,深化相关研究,推进“反拐”行动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第一手基础性资料。
  • 中国的妇女/社会性别学评估指标及评估
    出版时间: 2014年09月
    近十几年来,中国的妇女/社会性别学有了较大的发展。因此,总结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建设的经验,梳理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的成果,进而构建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评估指标及指标体系,对其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具有充分的条件,也是势在必行的。根据国家教育部学科评估的原则,基于中国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现状和需求,关注中国的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特有的“知识的行动化和行动的知识化”的特质以及跨学科、多学科、跨领域的学科特征和本土特征,笔者建立了包含8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88个三级指标在内的妇女/社会性别学评估指标体系,并以此为标准,对中国的妇女/社会性别学科进行了评估,得出了相关的结论。认为就总体而言,中国的妇女/社会性别学已走过了“前学科”阶段,在较大程度上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并植根于学科之林,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关键词:
  • 从意识觉醒到社会关照:中国妇女学的发展(1995~2011)
    出版时间: 2014年09月
    本文是对自1995年北京世妇会以来中国妇女学学术领域发展和学科建设的回顾。基于对17年来妇女学相关学术论文发表情况,以及高校中妇女学相关课程的设置与教学现状的分析,笔者评价了中国妇女学的整体发展态势;根据学科发展的重要事件、组织特征、学术地位、课程与教学等因素,检视了妇女学在中国推进知识发展的三个时期,并论述了这三个时期中国妇女学在理论、组织、研究与实践三个维度上的本土化过程与成就。
    关键词:
  • 后记
    出版时间: 2014年09月
    本文为中国妇女发展报告后记,首先总结了在中国大陆妇女/社会性别学的学科发展,然后对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资助、全国性的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网络成员的各位作者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谢寿光社长、王绯主任及相关的编辑表示感谢。
    关键词:
  • 论商业性性交易的阶层和性别不平等
    出版时间: 2013年09月
    商业性性交易是一种古老的现象,对这一现象所作的分析也为数众多,且争论颇多。而本文则力图借助结构主义理论,通过阶层分析和性别分析的方法,揭示今天商业性性交易内部依然存在的“富买穷卖”主体阶层格局和“男买女卖”主体性别格局,进而证实今天商业性性交易内蕴的“阶层+性别”的不平等特质,并基于此,提出有关改善中国商业性性交易法律和公共政策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 中国农村妇女参与基层治理研究意义重大,进展较快
    出版时间: 2012年05月
    本文指出妇女参与农村基层治理是妇女参政,尤其是农村基层妇女参政的一大重要内容,要了解中国妇女参政状况及变化,不能不知晓和把握农村基层妇女参政,尤其是参与农村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状况、变化及发展趋势;并且事实上,中国农村妇女参与基层治理在近年来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形成了若干本土的经验和模式。
    关键词:
  • 妇女与健康:人文社科领域的发展
    出版时间: 2010年08月
    自1995年以来,在中国,妇女与健康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1995~2009年有关妇女健康学术文献的梳理,对中国妇女与健康领域近十五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总结,以探讨中国有关妇女健康学术研究的态势和发展轨迹。
    关键词:
  • 中国近十几年来拐卖妇女儿童现象的特征与变化趋势
    出版时间: 2012年08月
    本文以对云南、广西籍被拐卖流入华东五省的婚迁妇女、性服务妇女、被收养儿童和女性廉价劳动力的个案调查为基础,结合相关研究,对中国近十几年来拐卖妇女儿童现象的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对这一现象的未来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 1995~2009:中国妇女健康状况与发展总报告
    出版时间: 2010年08月
    通过对法律建设、政府行动计划、政府工作机构、妇女保健网络建设、妇女健康经费、有关妇女健康的宣传教育科研及行动、人居环境、妇女总体健康水平、妇女的性与生育健康水平、妇女职业健康水平这十大指标的考察评估,本文认为1995~2009年中国妇女健康的基本特征为:(1)有关妇女健康的理念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2)妇女健康保障已形成具有较强刚性的框架结构与体系;(3)初步建立了有关妇女健康工作的弥补、修正、调整机制;(4)建立和形成了一支妇女健康促进的合力;(5)妇女健康促进领域不断拓展;(6)已基本形成有利于妇女健康的大环境。而最大的不足与问题在于:(1)出生性别比偏高;(2)健康资源配置的性别不平衡和城乡不平衡;(3)流动妇女健康保障薄弱;(4)女职工劳动保护弱化;(5)妇女性病/艾滋病感染率上升。因此,中国妇女健康促进需进一步开展至少十五个大项的工作。
    关键词:
  • 认识一个捡拾和安放自尊的私人空间——对性服务妇女服务原则的一种理解
    出版时间: 2012年07月
    借助维特根斯坦对于语言的哲学研究的真知灼见,意识形态意义上的“自尊”回落到日常生活中:“自尊”只能是也必须是一种个人对于自己是否尊重自己的判断和评价。由此出发,对性服务妇女个体在实施服务时所坚持的选择原则的解读使我们认识到一个捡拾和安放自尊的私人空间——边缘和底层者的自尊以私人体验的形式掏空了“自尊”原有的德性的意义,使之回归平凡;破坏了“自尊”原有的社会范式,使之成为一种私人体验;挑战了“自尊”原有的公共空间类型,使之具有了私人空间特有的张力。而也正是从这一人类原始精神出发的对他人生命—生活及其表现/表达的尊重和理解,使研究者能够突破自身“此在”和“此知”的疆界,进入研究对象“自尊”的“此在”和“此知”之中,并被研究对象的心理空间接纳,认识和了解/理解了有关自尊私人体验和私人空间的“能在”和“能知”。
    关键词:
  • LJ访谈记录
    出版时间: 2018年06月
    本文记录了被访谈者个人背景,家庭背景,犯罪原因及目的,犯罪实施与后果,犯罪前、中、后的心态,目前的心态,犯罪及入狱后家人的对待,对将来的期望等问题。通过访谈可知,被访谈者家庭生活不顺利,法律意识淡薄,工作上做假账,擅自挪用公款,犯下了经济罪。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