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王雪梅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个人简介:

1962年—),1988年8月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工作,现为《环球法律评论》编审。

    暂无内容
  • 转型、整治与“新常态”——首都城乡接合部社区治理思考
    出版时间: 2015年10月
    在大都市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流动人口在城乡接合部的聚居,引致城乡接合部社区转型。转型社区普遍存在诸多治理难题,北京市曾在2010~2012年集中整治了50个“重点村”,整治在付出巨大的行政成本并取得一些预期成果的同时,也产生了“意外后果”。后整治时代的城乡接合部呈现四大“新常态”,深入分析“新常态”,本文提出以“善治”替代“整治”的首都城乡接合部社区分类治理思路。
    关键词:
  • 流动人口聚居区从“整治”走向“善治”——首都城乡结合部社区变迁与治理思考
    出版时间: 2015年06月
    2010年北京市政府整体启动了对城乡结合部50个“重点村”的拆除、整治工作,此次行动与以往单一环境整治不同,是在城乡一体化战略背景下的持续性行动,对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城市化建设进行了一次多方面的探索。然而整治行动产生的“意外后果”,即流动人口聚居区的治理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反思。为什么城乡结合部产生和继续存在流动人口聚居区?聚居区问题的根源何在?流动人口聚居区整治策略有何偏误?通过回答以上问题,笔者提出流动人口聚居区治理应告别整治行动,走向善治。
    关键词:
  • 北京城乡结合部重点村治理难题与对策思考
    出版时间: 2017年07月
    多年来,流动人口聚居区始终是首都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一大难题,流动人口聚居引发的城乡结合部社区转型治理问题是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的新课题。城乡结合部重点村目前在治理中存在整治产生了“堰塞湖”效应、非法对合法经营的逆淘汰现象普遍、驻区单位流动人口属地管理协调难、重点村高度依赖瓦片经济等难题。针对这些难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解决:第一,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居区的功能和意义;第二,创新理念,以“善治”替代“整治”,积极建设更具包容性的城乡结合部;第三,区分“聚居”和“过度聚居”,推行差异化管理,加强对城乡结合部的公共服务与管理。
    关键词:
  • 城乡结合部社区转型、变迁与治理的初步研究——新社会生态的个案考察
    出版时间: 2016年07月
    本文以人类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将城乡结合部转型社区看作社会生态系统,探寻新社会生态的形成机制以及组织特点,即社区转变和功能变迁。本文以B市HD区XJH社区为个案,进行实地研究。研究发现,聚居区当地农民与流动人口共同形成租房市场、消费市场,进而建构起完整的社区经济系统,实现社区功能替代与生态变迁。从城市社会学的视角来看,流动人口聚居区在侵入-接替的城市社会生态运动下,社区变迁的表现——社区内部的人口、自然、社会等结构与功能已经发生变化,并形成新社会生态,侵入-竞争-替代的社区变迁模式可修正为侵入-迎合-替代模式。
    关键词:
  • 北京市流动人口现状
    出版时间: 2018年12月
    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北京市),对北京市流动人口基本情况、劳动就业、迁移和聚集状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与2012年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流动人口群体出现新变化、新特点:流动人口总量、比重呈双下降趋势;劳动年龄流动人口整体受教育程度提高、已婚人口大幅增加;流动人口求职途径趋于多元化、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就业职业层次均有提高。但是,首都经济对劳动人口的虹吸效应不减、在京流动人口向心性分布明显。总之,流动人口总量结构等变化特点将会影响到首都人口的未来走势,应予以关注。报告建议,政府应更加重视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合问题,加大对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力度。
    关键词:
  • 城乡结合部地区流动人口聚居与治理
    出版时间: 2018年12月
    本报告摘选自《北京城乡结合部重点地区流动人口情况调查分析报告》,分别从社区层面和群体层面展现流动人口聚居的基本现状与特点,发现城乡结合部地区流动人口总量呈先快速增加、后略有减少的趋势,但拆迁整治引发流动人口聚居变动的“堰塞湖效应”、流动人口就业—居住空间分离现象突出等。基于此,进一步分析了城乡结合部地区人口疏解与治理面临的若干问题与挑战。报告最后建议,从“善治”出发重新思考流动人口聚居区治理,认为善治的前提是善待流动人口,善治的关键是在城乡结合部地区施行善政。
    关键词:
  • “疏解”背景下流动人口聚居区形成、变动与治理——基于首都城乡结合部百村调查
    出版时间: 2018年11月
    本文基于2016年对北京城乡结合部100个重点村(社区)流动人口的普查及流动人口聚居区的典型调查,描述了流动人口聚居区人口结构现状与变动,分析了聚居区形成的原因和聚居类型,发现并详尽阐释了在疏解非首都功能背景下、在对城乡结合部持续的整治行动作用下产生的“堰塞湖”效应及其内在机理。最后,遵循“善治”理念,提出对城乡结合部治理的再思考。
    关键词:
  • “枢纽型”社会组织发展研究
    出版时间: 2016年11月
    社区青年汇是北京共青团在首都社会建设和发挥人民团体枢纽作用的实践探索中的创新,它的特点是在基层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作用。本文通过回顾和总结北京社区青年汇实践历程、顶层设计、发展现状与成效,讨论它对于人民团体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的启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