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蒋永萍
机构:
个人简介:
  • 2008~2012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报告
    蒋永萍 姜秀花 副主编 ; 谭琳 主编 出版时间: 2013年12月
    本书由总报告、发展状况分析、法律政策分析、专题调查研究、社会行动、评估报告和附录七部分内容组成。 总报告全面回顾了2008~2012年中国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取得的积极进展。中国推进性别平等的顶层政策设计明显加强,党的施政纲领强调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国家的发展规划中列入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的目标任务,新10年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颁布实施。全国妇联带领各级妇联组织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回应党和政府的新要求及妇女群众的新期待,“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加强源头参与和基层服务使广大妇女群众长受惠、普受惠、得实惠。总报告也充分展示了各类妇女社会组织在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积极发挥作用,为不同妇女群体的生存发展提供的多样化服务,还反映了社会各界对涉及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总报告也客观分析了中国发展过程中在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方面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发展状况分析篇共包含7篇文章,利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全面描述了2008~2012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状况。法律政策分析篇包含5篇文章,首先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了新纲要的特征和意义,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女性高层人才成长、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及社会性别预算方面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政策创新和试验,并对《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进行了性别分析。专题调查研究篇共8篇文章,首先以主要数据报告的形式概要介绍了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主要发现,然后,从妇女参政、婚姻家庭、公民健康、残障妇女、流动妇女及认知态度等方面反映了相关专题调查及分析结果。社会行动篇共10篇文章,以案例的形式介绍了有关政府部门、妇联组织及其他非政府组织推动性别平等、促进妇女发展的项目和行动。评估报告篇共7篇文章,深入分析和评估了全国城乡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健康、教育、经济、政治和决策参与、家庭及环境6个方面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状况和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评估。最后,本书以附录的形式梳理了2008~2012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方面的重要事件、出台的重要法律、举办的重要学术会议。 关键词:中国 性别平等 妇女发展
  • 2006~2007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报告
    蒋永萍 姜秀花 副主编 ; 谭琳 主编 出版时间: 2008年12月
    该书既宏观描述了2006~2007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取得的可喜变化,又特别关注了流动妇女、失业妇女、留守妇女、老年妇女、留守女童及残疾妇女等弱势妇女群体面临的民生问题,并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了应如何在改善民生背景下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分析和评估了全国城乡和各省区市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状况和变化,介绍了国内推动性别平等、促进妇女发展的行动实践。该书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深刻探索和经验与信息分享,对推动中国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进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中国女性人口总体状况
    出版时间: 2013年12月
    对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提供的女性人口数量和基本结构信息分析发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世纪第一个10年,中国女性人口的发展状况呈现出如下值得关注的特征:女性人口净增加略高于男性,城镇女性人口占整个女性人口比重在历史上首次超过了乡村女性,集体户中的女性人口比重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女性人口的年龄结构呈现明显的老年型态,非农业户口女性人口所占比重处于逐渐上升的状态,少数民族女性人口的增长幅度高于汉族女性人口。
    关键词:
  • 2005~2010年经济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评估报告
    出版时间: 2013年12月
    本报告使用经济参与和资源分享、收入与社会保障、就业结构与职业地位三个方面的11个指标对2005~2010年中国全国和各省区市经济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中国经济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状况进步明显,且发展的不平衡得到了改善。
    关键词:
  • 建设和谐社会与改善民生背景下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2006~2007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总报告
    出版时间: 2008年12月
    2006~2007年,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06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在连续数年高速增长之后开始驶向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布,提出了全面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办法;随后,《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通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展开。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这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大会通过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完整地提出和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保障民生、注重公平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明确主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生是根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中国党和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度,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在社会建设方面提出的目标和作出的承诺。我们看到,2005年以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体制,集中解决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住房、交通等各类民生问题的举措,让包括妇女在内的广大人民获得了实惠,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得到了切实改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国社会性别主流化的进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5年,在纪念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十周年之际,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案)》,修订后的《妇女权益保障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男女平等作为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国策的地位,明确了各级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执法主体地位和各级妇联在维护妇女权益中的职责,为形成以政府为主体的社会化机制,更有效地维护妇女权益、推进性别平等提供了法律保障。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专辟一节规划妇女发展和权益保护。将妇女发展纳入并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目标,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也为保证妇女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创造了条件。同年,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组织由15位部长级领导带队进行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简称“两纲”)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和督导全面展开,各级政府推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赋予妇联等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使命,妇联组织代表、维护、服务妇女群众的渠道进一步拓宽。
    关键词:
  • 托幼作为一种公共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社会性别视角的分析和思考
    出版时间: 2008年12月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 尤其是单位后勤社会化改革, 政府机关、 企事业单位开办的幼儿园和托儿所作为单位的后勤事务被推上了改革的风口浪尖。 同时, 政府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规和指导性意见,事实上也推进了幼儿教育的社会化、 市场化进程。 一些学者认为, 由于缺乏政府宏观调控和协调机制, 导致托幼机构体制改革非但没有改掉托幼体制本身存在的一些旧弊端、 满足广大家庭的托幼需求、 促进社会公平, 而且还增加了一系列新问题。在访谈中, 也有的学者将目前妇女就业的困境归咎于公共托幼服务的缺乏。 为此, 我们认为有必要研究目前托幼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事业的状况和问题, 分析其对妇女就业和发展产生的影响, 探讨托幼政策如何更好地为支持妇女就业与发展服务。
    关键词:
  • 经济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评估报告
    出版时间: 2008年12月
    平等分享经济资源和经济发展的成果是妇女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的基础和核心指标。进行经济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的量化分析与评估,对于认识和把握宏观经济变动与性别平等,经济增长与妇女发展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促进各级决策者和社会大众关注全球化、市场化和资源重新配置过程中产生的两性发展不平衡问题,寻求有针对性的对策和解决方案,推进经济社会政策的性别平等主流化,保障妇女更加平等地分享和控制经济资源和经济发展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