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工职业风险状况与劳动保护研究
出版时间: 2024年03月
当前,职业风险已成为职业安全与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主题,职业风险状况指数是测算职工职业风险状况的综合性指标,对科学评价中国职工职业风险状况意义重大。2012~2021年中国职工职业风险状况指数测算结果显示,2012年以来,中国职工职业风险状况总体呈现平缓下降态势,并出现3次小幅波动震荡期,2021年中国职工职业风险状况指数为80.31。第一阶段为2012~2014年平缓下降期,中国职工职业风险状况指数从2012年的100.00下降到2014年的97.36,下降了2.64;第二阶段为2014~2020年,为剧烈震荡下降期,主要受2014年“安全发展”向“总体安全”转变的政策间断影响,中国职工职业风险状况指数先是从2014年的97.36快速下降到2015年的87.91,然后快速上升到2016年的91.87,又下降到2020年的76.75,震荡后总体下降了20.61;第三阶段为2020~2021年平缓上升期,中国职工职业风险指数从2020年的76.75小幅上升到2021年的80.31,上升了3.56,反映了广大职工受新冠疫情风险的影响在逐步显现。分析总体性、改善性和监督性指标三个维度的变化趋势表明,2012年以来,中国职工职业风险状况呈现总体平稳、小幅波动的下降态势。其中,监督性指标呈现上升趋势,保持高活跃度,在其影响下总体性指标伴随改善性指标上下波动,呈现“双匹配”(即工会监督保持活跃利于政府政策持续改进,而政府采取更稳健的治理对策可促进职工职业风险持续改善)良性发展态势。形职工职业风险振荡期表明,职工职业风险治理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和复杂性,引发职工职业的风险仍处高位波动,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存在一定差距,诸多风险因子改善措施还有待加强。在实践更高质量职业安全与健康现代化进程中要更加注重发挥多主体协同治理优势,这更加离不开工会的监督作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