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杨昕
机构:华中师范大学
个人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

    暂无内容
  • 上海的人口发展与教育资源匹配问题研究
    出版时间: 2014年01月
    上海的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创新能力成为未来提升城市能级的关键支撑,而教育则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包括四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上海1990年以来各学龄人口变动趋势;第二部分分析了同一时期上海各级教育资源供给和分布的特征;第三部分指出上海教育资源供给在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第四部分则对协调人口发展和资源供给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 从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看上海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出版时间: 2012年01月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地区之间、人群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政府明确提出在未来的发展阶段将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问题。公共服务均等化被作为“十二五”期间的重要社会发展目标之一提出。我国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均不尽如人意,除了社会管理水平、制度安排方面存在缺陷外,作为决策依据的基础资料——人口数据不准确也是一个问题。一直以来政府的公共服务提供大多以户籍人口的规模和分布做依据,但在我国流动人口超过2亿的前提下,常住人口的资料能更准确地反映需求的实际。本文将从常住人口的角度比较上海2000~2010年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发展趋势,以便更清晰地勾画出上海当前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状况,找出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 提高上海生育水平的配套政策研究
    出版时间: 2016年01月
    本文对上海长期保持超低生育水平带来的严重人口年龄结构失衡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工作竞争激烈和养育孩子的高成本是很多人不愿意生育两个孩子的重要原因,并且现有的生育相关福利政策对于养育两个孩子的家庭没有提供必要的帮助。因此,要充分借鉴国际上鼓励生育的有效经验,研究出台鼓励家庭生育两个孩子的相关政策。比如,改变生育政策观,调整舆论宣传导向,倡导育龄人群生育两个孩子,改变现行的鼓励晚结婚少生育的福利政策,把治疗不孕不育的部分费用纳入医保,构建婴幼儿照护网络,开展公益性婚介服务,允许女性未婚生育,等等。
    关键词:
  • 探索人口调控长效机制,控制城市人口数量过快增长
    出版时间: 2017年02月
    上海从2014年开展人口调控工作至今已经有两年多了,人口调控的成效初步显现,2015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比2014年减少了10.41万人,这是上海常住人口在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但是上海人口调控工作在管理体制、法规制度、措施手段、人员配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还没有建立起法制化的、市场化的长效调控机制。本研究选取了虹口、普陀、杨浦、闵行四个区,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人口调控形式进行深入调查,总结了上海市人口调控的成效和问题,提出了建立人口调控长效机制的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
  • 上海外来从业人员就业和社会保险特征变动与政策改革探讨
    出版时间: 2018年02月
    近年来,宏观环境的变化使得我国农民工数量的年增长率有所下降,对于上海而言,影响非户籍人口规模变动的因素除了全国可转移农业劳动力减少、产业梯度转移、上海迁移吸引力下降外,可能还包括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所带来的人口调控。自2014年上海人口调控各项措施实施以来,非户籍人口规模的年增长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在这个过程中,非户籍人口群体特征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劳动年龄的非户籍人口,主要表现为规模增长停滞、较高年龄组人口比例上升、受教育水平提高、行业职业结构变化、正规就业水平上升、收入水平上升的同时个体差异缩小等。这些特征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人口调控政策带来的效果。
    关键词:
  • 重视早期教育,提高学龄前儿童素质
    出版时间: 2010年02月
    鉴于学前教育对儿童智力水平和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其政府日益重视0~6岁组儿童的教育事业发展。通过财政投入和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来保障和监督每个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是现代城市政府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上海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自21世纪初就开始重视0~6岁儿童的早期教育,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早教体系。上海的早教事业发展具有公办机构为主导的特征,近些年在机构数量、规模、师资等方面都有较为明显的变化,民办早教机构的比例有所上升,特别是在0~3岁的早教阶段,民办优势更为显著。但总的来说,上海早期教育事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资源分布不均、区域间差异巨大、办园体制机制有待改善、早教理念有所偏差等。而从人口的未来发展水平看,未来5~10年无论是机构数量、区域分布还是财力投入都会有比较大的变化。
    关键词:
  • 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在归并和衔接中提高保障水平
    出版时间: 2011年01月
    在规定的城保、居保和新农合三大医疗保险制度之外,上海需要归并的制度主要有镇保和综保。由于各类保险制度缴费水平、基金筹资、资金使用和待遇水平均有不同,制度的归并和衔接首先需要搭建一个基本的平台。在此平台基础上,综保和镇保企业参保人群缴费率可以逐步与城保接轨;镇保征地农民,酌情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归并。而在医保基金总量增加的同时尤其要注重医保控费,否则会影响制度归并的优势。
    关键词:
  • 改革身份管理方式 促进上海外来人口社会融合
    出版时间: 2011年01月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与社会福利和资源分配挂钩的户籍管理制度,虽然这一制度产生之初是为了尽快建立现代化工业体系,但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旨在严格控制人口迁移的制度已经与人口大规模流动的现实严重不相适应。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活跃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非上海户籍人口,他们已经占上海常住人口的近30%,占就业总人口的近一半,成为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由于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长期滞后,上海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户籍与社会福利和资源相连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改观。虽然从1994年起上海已经开始了相关政策的改革探索,实行了诸如蓝印户口、居住证管理、居住证转户籍等政策,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为了改变城乡二元、城市新二元结构,上海还必须在放宽身份管理的准入标准、弱化户籍的社会福利价值、构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等方面予以努力。
    关键词:
  • 推进医疗卫生改革进程,实现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上海在推进医疗卫生改革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从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优化卫生资源布局、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入手,明显改善了全市的医疗卫生服务状况,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城乡居民在获得医疗卫生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本文阐述了过去几年上海在相关工作中做出的成绩,也分析了当前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若干年的医疗卫生改革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