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改革身份管理方式 促进上海外来人口社会融合

作者:
杨昕
出版日期:
2011年1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4045字
所属图书:
上海社会发展报告(2011)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与社会福利和资源分配挂钩的户籍管理制度,虽然这一制度产生之初是为了尽快建立现代化工业体系,但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旨在严格控制人口迁移的制度已经与人口大规模流动的现实严重不相适应。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活跃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非上海户籍人口,他们已经占上海常住人口的近30%,占就业总人口的近一半,成为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由于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长期滞后,上海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户籍与社会福利和资源相连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改观。虽然从1994年起上海已经开始了相关政策的改革探索,实行了诸如蓝印户口、居住证管理、居住证转户籍等政策,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为了改变城乡二元、城市新二元结构,上海还必须在放宽身份管理的准入标准、弱化户籍的社会福利价值、构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等方面予以努力。

关键词:

户籍管理上海居住证

作者简介:

杨昕: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

文章目录
·我国身份管理方式的历史沿革
上海身份管理制度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 1.改革开放以前上海身份管理的制度框架
  • 2.对改革开放以前上海身份管理制度的评价
  • 3.2000年以前上海身份管理的制度框架
  • 4.改革开放至2000年上海身份管理制度的变化
  • 5.对改革开放至2000年上海身份管理制度的评价
  • 6.2000~2009年上海身份管理的制度框架
上海身份管理方式的改进思路
  • 1.放宽身份管理的准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