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马宏
机构:深圳市民政局
个人简介:深圳市民政局
  • 深圳社会发展报告(2011)
    侯伊莎 马宏 乌兰察夫(常务) 杨春生 杨立勋 副主编 ; 吴忠 余智晟 主编 出版时间: 2011年11月
    《深圳社会发展报告(2011)》是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和深圳市民政局共同组织编撰,由业内专家、理论工作者、教学科研人员和社会实践者共同撰写的关于深圳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形势的最新成果。本报告通过收集第一手资料和实地调研等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深圳社会发展相关领域的特征、相关问题以及变化趋势,探索了深圳社会管理、社区建设、社会福利、社会事业、社会组织等领域的基本规律和发展模式,并通过趋势预测和对比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对于深圳市社会发展来说,201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既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也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同年,深圳市首次召开专题社会建设大会,把社会建设摆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对此,总报告立足深圳经济特区30年发展道路,从社会建设的角度,回答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提出的三大命题:而立之年,深圳立起来什么?因何而立?迎接30周年,深圳要做什么?未来30年,深圳还要干什么?报告还针对深圳社会建设领域的重点内容、重点对象、重点工作进行了系统分析。社会建设的主体方面,报告从承接政府职能、购买服务、税收管理等多方面深入分析社会组织在推进深圳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社会建设的载体方面,报告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卫生事业发展、医疗保障制度、人口均衡发展、社会福利服务、慈善事业发展、低保家庭收入核定、社工制度建设、社会治安等方面探讨深圳市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的建设。社会建设的重点群体方面,报告重点关注了原住居民生活质量、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社会化等工作。报告还从深莞惠民政事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的可能性、现状和发展趋势方面,提出加快区域社会建设一体化的发展思路。 报告认为,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启动之年,也是深圳市社会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年,解决民生问题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但同时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压力也进一步增加,未来深圳社会建设工作的重点应当是:寻找和跟踪社会风险源,通过建立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将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为促进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 深圳社会发展报告(2010)
    祖玉琴 乐正 主编 ; 马宏 乌兰察夫(常务) 余智晟 杨立勋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10年05月
    本书由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和深圳市民政局共同组织编撰,主要分析2009年深圳社会发展状况和2010年社会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全书由总报告、社会事业篇、社会组织篇、社区建设篇、社会工作篇、特区成立30周年纪念篇以及专题篇构成。2009年是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较为困难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开始向实体经济蔓延,深圳市一如既往地坚持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以改善民生来促进社会和谐,在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本书主要从社会事业、社会工作、社会组织、社区建设以及各专项调研等方面深入分析深圳市在社会发展领域取得的成就。201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三十而立”之年,本书特推出专题纪念篇,详述深圳特区社会事业的探索历程。同时,针对社会福利事业从助残扶弱型向普惠型、从各自为政向制度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本书在社会工作篇重点对制度型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居民新型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中心改革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以公益创投推动深圳社工机构发展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法制化的民政建设。社会组织是深圳社会事业发展的亮点之一,深圳市曾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社会组织“改革创新综合观察点”和广东省社会组织“综合改革观察点”。本书从社会组织发展与管理体制改革、公益慈善组织培育和发展等方面对深圳市社会组织的发展进行全面梳理,并对这种政府推动下的公民社会成长之路进行了理论探讨。社区是社会建设的基本单位,深圳市在社区建设道路上先后探索出“盐田模式”、“月亮湾模式”和“桃源居模式”,获得了广泛认同。本书的社区建设篇梳理了深圳社区居委会的成长之路,从理论上分析了深圳市社区治理结构的变迁,并通过个案研究,对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进行深入考察,探索将矛盾化解在社区内的平台和机制。为了全面反映深圳社会发展状况,本书还通过专题篇对深圳市社会和谐发展状况、妇女儿童发展状况、政府绩效考核情况、深沪发展服务经济的专业人才政策比较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并针对金融危机对家庭的影响、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做了专题调研。2010年,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提出让深圳思考的三大命题:而立之年,深圳立起了什么?迎接30年,深圳要做什么?未来30年,深圳要干什么?在新的一年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的实施进入了关键时期,又值“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之年,深圳市改革的重点也从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转移。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下,深圳市应该更加重视非经济领域的改革创新,力争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实现重大突破:尽早推进区级政府大部门制改革,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制度化和规范化,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争创国家教育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和特区内外一体化建设,提升社会发展支撑力和保障水平;争取在医疗、就业、公共文化、住房保障、人才引进、综合救助、社会自治、慈善事业等方面有所突破,并适度扩大户籍人口规模,改善深圳市人口结构。
  • 2010年深圳社会组织发展情况报告
    出版时间: 2011年11月
    2010年,深圳社会组织的发展有许多亮点,主要表现在社会组织发展的体制机制有新突破、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更为有力、社会组织监管有新举措、完善社会组织内部管理有新思路。为加快培育发展和规范社会组织,就必须进一步深化社会组织登记体制改革,提升对社会组织的管理服务水平、执法监管水平和社会组织的内部管理水平。
    关键词:
  • 深圳市社会组织发展和管理体制调研报告
    出版时间: 2010年05月
    深圳市社会组织发展迅速,2009年12月底达3760家,已初步形成覆盖广泛的社会组织体系。多年来,深圳市积极探索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完成了行业协会民间化、部分社会组织直接登记等重要体制创新,取得丰硕成果。2010年1月,市民间组织管理局申报的“深圳市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项目,荣获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深圳市社会组织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结构有待优化,发展模式有待拓展,专业化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各界对社会组织的认识还有待提高,新型的政社关系有待建立和完善。
    关键词:
  • 深圳公益慈善组织培育与发展研究
    出版时间: 2010年05月
    近年来,深圳公益慈善组织总量持续增长、培育与发展环境日益优化、财政支持政策逐步健全、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公益慈善总量、布局有待优化,行业统筹、协调机制缺失,行业标准系统和评估体系亟须健全,行业信息系统和咨询系统建设有待提高等问题。今后,应从优化慈善组织发展的社会环境、建立健全慈善组织发展的内部机制、推动全民慈善等方面入手,大力培育公益慈善组织,全面推动慈善事业发展。
    关键词:
  • 2012年深圳社会组织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13年07月
    2012年,深圳坚持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并重的原则,以深化社会组织登记体制改革促进社会组织发展,以筹办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搭建交流平台,以完善综合监管体系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成效明显。总体来看,深圳社会组织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规模小、能力弱、运作规范程度有待提高等问题。为此,要以政策创制谋划发展路径,完善培育扶持措施,推动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加强执法监察,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提升发展质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