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童辉杰
机构:苏州大学人才测评研究所
个人简介:

心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衢州人,苏州大学人才测评研究所副所长、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所副所长、苏南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发表学术论著逾百篇(部),编制心理测验量表多种,从评估中国人心理障碍的《心理障碍评定量表》(PHS,包括中学生版、大学生版、成人版),到测量中国人积极取向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风格问卷》(中学生版、大学生版、成人版),再到检测中国人婚姻恋爱质量与健康的《婚姻健康测验》,以及被广泛使用的《应对效能问卷》,致力于发展适合中国人文化的心理测验。自主开发一系列心理学应用电脑软件,从常用心理测验软件,到富有特色的投射测验软件以及婚姻恋爱测评软件,所开发的一系列软件为一些公司、学校及医院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研究方向涉及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心理测量等方面。

  •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11辑
    童辉杰 特邀主编 ; 刘力王俊秀 副主编 ; 杨宜音 主编 出版时间: 2016年12月
    研究和认识生活在中国文化中的人们的社会心理,发现和揭示民族文化和社会心理相互建构的过程及其特性,最终服务社会、贡献人类,这正是华人社会心理学者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继承了这一传统,发表有关华人、华人社会、华人文化的社会心理学原创性研究成果,以展示华人社会心理学的多重视角及最新进展。心理测量从来就不仅仅是一系列数学模型与算法,它的所有历程都将与文化发生“纠缠”。由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殊异,在研究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时,更需要使用心理测量这一工具,去探索并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本辑《中国社会心理评论》是对近年来我国关于文化心理与测量议题的一次检阅、展示与总结。所收论文涉及的领域较广,从道家人格的测量,到中国人心理障碍的文化意义阐释;从中国人思维方式与特点的剖析,到中国社会腐败现象的研究;从中国人集体主义特点的评估,到中国人阶层意识的解剖;从对中国文化心理的测量与解析,到关于对中国文化心理测量的理论与方法的宏论,可谓精彩纷呈。
  • 心理测量与文化:回顾与反思(卷首语)
    出版时间: 2016年12月
    心理测量从来就不仅仅是一系列数学模型与算法,它与文化如影相随,如胶似漆。心理测量不同于物理测量,物理测量多为直接测量,其对象多可直接观测;心理测量的对象则多为难以直接观测的心理现象,所以只能是间接测量。作为一种间接测量,心理测量从一开始就要建构概念、抽取行为样本、建立常模等,所有这些历程都将与文化发生“纠缠”。当对所要测量的对象建构概念时,必然涉及文化价值与文化背景。
    关键词:
  • 中国人心理症状的诠释:多限制特征假说
    出版时间: 2016年12月
    对中国人的心理症状进行了探索与诠释。对3个不同的样本(1890人的SCL-90测验的成人样本,951人的PDRS测验的成人样本,2654人的PDRS测验的大学生样本)进行因素分析,并与国外研究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中国人样本因素分析呈现比较稳定的结果,其中人际困扰、躯体化、自杀风险和网络成瘾为贡献率最大的因素。对为何中国人样本四大症状成为最重要的因子进行了讨论和诠释,提出中国及东方的金字塔文化假说,认为其特征是多限制与超稳态,与西方的球体文化明显不同。多限制特征假说可以贴切地解释中国人的心理症状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