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张建平
机构: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
个人简介:

高级工程师,土地估价师,现任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副院长,全国土地调查办副主任,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副理事长。先后参与完成了“全国第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黄淮海平原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研究”“全国待开发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动态监测试验(示范)研究”“全国土地利用宏观监测”“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组织实施”等重大项目。参与编写了《黄淮海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构想》《土地用途分区国际(地区)比较》等多部专著或论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多项国土资源部成果奖励。

  •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报告No.1
    陈立定 欧阳安蛟 杨冀红 左玉强 副主编 ; 张建平 高延利 邓红蒂 主编 出版时间: 2019年07月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报告(No.1)》,是在国家“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重大工程研究成果基础上完成的,主要依托原国土资源部部署开展的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以569个参与评价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用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分别从全国、不同区域、各省(区、市)、不同行政级别、城市群等视角,总结了“十二五”时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总体状况、动态变化趋势特征、区域格局、分异规律等,分析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差距,研究提出了进一步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相关政策建议。全书包括总报告、评价技术篇、区域篇、专题篇和附录五大部分内容。总报告,主要从土地利用强度、经济社会发展消耗建设用地状况、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用地变化匹配状况三个方面,对“十二五”时期全国参与评价城市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总体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客观揭示了全国城市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现状水平、动态变化趋势及节约集约利用综合状况的区域格局与动态变化特征,结合问题与原因分析,从全国宏观层面研究提出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相关政策建议。评价技术篇,主要对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评价目的,对评价总体技术框架、指标体系、方法、基础数据来源与口径等进行了说明。区域篇,分别对“十二五”时期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以及各省(区、市)的土地利用现状与变化、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总体状况及分异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基于各省(区、市)参与评价城市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现状格局、利用特征及存在问题,研究提出了促进各省(区、市)节约集约用地的相关政策建议。专题篇,分别以参与评价的直辖市、副省级城市、一般省会城市、一般地级市、县级市等不同行政级别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19个城市群的城市总体为评价对象,分析了“十二五”时期不同行政级别、城市群城市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总体特征和分异规律等,重点对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等重点城市群参与评价城市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和特征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提出了不同级别城市和重点城市群节约集约用地的相关政策建议。附录,对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工作历程、研究时序、重要时间节点、关键事件等进行了梳理,分别对2015年度地级以上城市、县级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排序。
  • “十二五”时期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总体状况分析
    出版时间: 2019年07月
    基于“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基础数据,通过构建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重点从土地利用强度、经济社会发展消耗建设用地状况、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用地变化匹配状况等三个方面对“十二五”时期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总体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客观揭示了2015年度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现状水平、动态变化趋势及其综合状况的区域格局及动态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十二五”时期,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向好,城市建设用地在总量增长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用地结构持续优化,用地效益不断提升,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程度日趋好转,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消耗得到持续下降。(2)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与城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显著相关,总体呈现“东部优于中部,中部优于西部、东北部”的区域分布格局;国家层面的优化开发区建设用地内涵集约化发展与重点开发区建设用地投入产出能力双提升的态势明显,区域差别化土地集约利用管控政策效应日益显现。(3)“十二五”时期,全国城市建设用地人口承载水平和投入产出效益比有所下降,人口、经济增长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量略偏大,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总体水平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建议国家层面要进一步强化节地因素在规划编制及实施管控中的应有作用,通过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差别化土地政策、不断健全土地市场体系、加大节地挖潜激励约束制度创新、强化节地评价考核等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不断提升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关键词:
  •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理论与技术框架
    出版时间: 2019年07月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成果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价值的体现和作用的发挥。基于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内涵的多元性、综合性特征,以及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宏观管控的目标导向要求,从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现状水平、动态变化趋势以及城市用地管理绩效三个层面的表征指标入手,构建了中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理想值标准化法,对中国城市行政辖区整体建设用地中人口、经济活动的承载水平、变化趋势及区域分异规律进行定性分析、定量评价和综合排序分析,为多角度揭示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现状水平、区域分异格局及动态变化特征等提供科学的分析框架。
    关键词:
  • “十二五”时期东部地区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出版时间: 2019年07月
    以东部地区“三市”“七省”83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18个县级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数据为基础,分析揭示了“十二五”时期东部地区各省(市)建设用地的利用现状及变化特征,节约集约利用现状水平、动态变化趋势及区域分异特征。基于对各省(市)参评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现状格局、利用特征及存在问题等综述分析,提出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 “十二五”时期中部地区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出版时间: 2019年07月
    以中部地区“六省”74个地级以上城市和73个县级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数据为基础,分析揭示了“十二五”时期中部地区各省的建设用地利用现状及变化特征,节约集约利用现状水平、动态变化趋势及区域分异特征。基于对各省(市)参评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现状格局、利用特征及存在问题等综述分析,提出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 “十二五”时期西部地区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出版时间: 2019年07月
    以西部地区“一市”“五区”“六省”87个地级以上城市和65个县级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数据为基础,分析揭示了“十二五”时期西部地区各省(区、市)的建设用地利用现状及变化特征,节约集约利用现状水平、动态变化趋势及区域分异特征。基于对各省(区、市)参评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现状格局、利用特征及存在问题等综述分析,提出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 “十二五”时期东北地区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出版时间: 2019年07月
    以东北地区“三省”29个地级以上城市和40个县级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数据为基础,分析揭示了“十二五”时期东北地区各省的建设用地利用现状及变化特征,节约集约利用现状水平、动态变化趋势及区域分异特征,分析了三省参评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现状格局、利用特征及存在问题,提出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 “十二五”时期不同行政级别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出版时间: 2019年07月
    基于“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基础数据,按直辖市、副省级城市、一般省会城市、一般地级市和县级市等五个行政级别,分析揭示了“十二五”时期不同行政级别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总体特征、分异规律;对比分析了36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提出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 “十二五”时期重点城市群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出版时间: 2019年07月
    基于“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基础数据,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19个城市群“十二五”时期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总体特征、分异规律进行客观分析;并针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等5个国家层面的重点城市群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