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丁辉侠
机构: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个人简介:

经济学博士,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基层治理、社会组织、领域为公共服务、反贫困和政府绩效。

    暂无内容
  • 河南省农村居民公共服务需求满意度调查
    出版时间: 2015年07月
    河南省农村居民公共服务需求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的满意率不高,交通服务、农田水利服务、义务教育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的平均满意率在30%~40%,农村社会保障服务和生活环境服务平均满意率仅在20%左右;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的不满意率偏高,只有医疗服务的平均不满意率低于20%,而生活服务的平均不满意率接近40%;各类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差别较大,满意度最高的乡村公路比最低的灾害救助的满意率高出35.7个百分点,不满意率最高的垃圾处理服务比最低的县医疗卫生服务高出37.8个百分点。因此,建议从制定公共服务供给规划、完善多元供给机制、畅通农村居民参与渠道和完善评估机制等方面,构建以需求导向为主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关键词:
  • 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与影响因素分析
    出版时间: 2019年07月
    本报告利用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的调查数据,对2014~2018年河南省18个地市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养老、就业、交通五类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就业服务满意度较为稳定,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养老和交通服务的满意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对河南省各地市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进一步分析发现,各地市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总体上不断提高,但同一年份各地市之间差异较大;同一年份同一地市不同类公共服务满意度也存在较大差异。研究还发现,有的地市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一直居于全省前列,而有的地市一直比较靠后;还有一些地市的各类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近三年提升较快,而有的地市近三年排名明显下降。在此基础上,本报告从财政投入、经济发展水平、供给改革成效与居民个体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最后,从发展经济,提高供给能力;增加供给投入,提高供给质量;优化供给结构,动态调整供给规模与水平;创新供给方式,加强供给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 河南省城市居民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出版时间: 2018年07月
    依据2017年河南省宜居城市调研数据,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从非感知性和感知性两个方面,对影响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河南省城市居民幸福感总体较高且有所提升。影响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因素十分复杂,城市常住人口、中高收入及女性居民的幸福感相对较高;高学历、中年群体及外来居民幸福感相对较低;在感知性影响因素中,公共服务持续改进、政府自身的良性建设、城市社会环境向好有助于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应从推进人才强省建设,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尤其是重视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特别是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和谐幸福的社会环境等方面提升居民幸福感。
    关键词:
  • 河南省18个地市公共服务质量调查
    出版时间: 2016年07月
    本报告依据河南省18市居民公共服务问卷调查数据,从供给数量、供给结构、服务态度和服务产品本身四个维度,以居民满意度作为评价地方公共服务质量的最终标准,对河南省公共服务质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居民在公共服务总体和各类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方面相差较大,满意度最高和最低的城市相差都在30个百分点以上。分析也发现,公共服务满意度与公共服务投入数量之间的总体相关性较低。根据调查发现,本报告从公众参与、供给创新、结构优化和绩效改进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地方公共服务质量提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 河南省小学教育服务质量感知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出版时间: 2017年07月
    本文根据SERVQUAL质量感知模型,从有形性、可靠性、回应性、移情性和保证性五个维度,共设计了15个评价指标对河南省小学教育的服务质量从学生家长体验感知角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小学教育服务质量感知平均得分为3.61分,回应性、有形性、保证性、可靠性和移情性从高到低得分为73.6分、72.8分、72.2分、70.8分和68.8分。15个评价指标得分差距较大,学生在校有安全感的评价得分最高,为3.8分;老师对学生平等对待的评价得分最低,为3.41分。分析发现,资源投入、教育评价导向、教师责任心、学校教育管理态度和是否站在学生角度进行教育管理是影响评价结果的主要因素。本文从加大教育财政投入、落实素质教育、加强学校与家长和学生间的互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稳步推进小班额教育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 政府购买服务背景下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分析报告
    出版时间: 2020年10月
    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是社会治理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政府购买服务在特定的政社关系背景下产生,并在政府购买服务过程中形塑着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以政府购买服务为背景,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可以划分为购买服务萌芽阶段的单向依附关系、购买服务扩大阶段的合同契约关系和购买服务制度化阶段的合作伙伴关系三个发展阶段。虽然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不断改善,但目前在权责界限划分、信任关系建立、平等地位维护、合作中互动交流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为促进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遵照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基本思路,本报告提出在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构建共建、共享、共治的合作治理关系。
    关键词:
  • 2020年河南省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状况与个体差异因素分析
    出版时间: 2021年07月
    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不仅反映出一个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能力与水平,也是影响城市集聚力和竞争力,实现城市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2020年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首先通过考察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基本情况,发现城市居民对公共交通服务和教育服务的满意度较高,对养老服务、无障碍设施建设和就业服务的满意度较低。其次,基于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从调查对象的个体因素角度,考察其对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的影响程度,发现年龄与职业对城市总体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最为显著,性别、户籍等指标则对具体公共服务满意度存在显著影响。最后,从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公共服务;强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合理利用财政资源,增强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有效性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 2012~2021年中国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信任关系的影响因素与路径重塑
    出版时间: 2021年10月
    信任是合作的基础,也是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有效合作的前提条件。但目前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信任关系的脆弱性,成为社会组织承接政府服务职能转移的重要障碍。在此背景下,重塑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信任关系成为政府成功实现购买服务目标的关键。本报告根据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实践,分析影响两者信任关系的六大因素,即社会组织的属性、需求与期望、交易成本、合作风险、合作经验以及关系网络,并遵从相互补充、共同进步的基本思路,在政府层面以及社会组织层面提出理性互补的合作关系。
    关键词:
  • 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功能定位——以S社会组织参与A村振兴为例
    出版时间: 2022年10月
    社会组织的公益性和专业性决定了其在乡村振兴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参与过程中,社会组织自身的功能定位不仅影响其参与的质量与效果,也决定着其是否可以持续获得参与乡村振兴的机会。本文以S社会组织参与A村振兴为例,分析其从雪中送炭到锦上添花,再到过度参与,最后程序退出的演变过程。本案例的启示在于,在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可以雪中送炭,也可以锦上添花,但绝对不能过度参与,否则只能黯然退出。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主要功能应定位在政府的补充而不是代替、村干部的助手而不是对手、村民的灭火员而不是点火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