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程恩富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个人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 中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力评价(2011~2012)
    邓纯东 程恩富 李崇富 顾问 ; 张欣欣 刘须宽 执行副主编 ; 吴正杲 钟君 执行主编 ; 侯惠勤 易定宏 辛向阳 主编 出版时间: 2012年12月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出台标志着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全面提速,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力评价是贯彻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环。本书通过优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力评价指标体系和25115份调查问卷,从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公共交通、公共安全、社保就业、基础教育、环境保护、文化体育、公职服务等9个方面,对全国38个主要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力进行全面评价和深入研究,发布了2012年全国38个主要城市满意度评价情况及各排行榜。本书研创了GDP对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杠杆指数、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上升指数、公共服务满意度要素发展指数等评价工具,并使用这些工具对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调查结果,选取了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中群众最关心的堵车、打车难、安全感、食品安全感、房价调控、入学难、看病难、空气质量和小微企业扶持九个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评价,并发布排行榜。从发展指数、杠杆指数和总排名上升幅度最高等角度,对在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中表现优秀的城市上海、厦门和天津进行深入分析,以期通过深入研究和经验总结,为其他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建设提供榜样和建设蓝本。
  • 中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力评价(2010~2011)
    费亚军 刘志昌 执行副主编 ; 吴正杲 钟君 执行主编 ; 侯惠勤 易定宏 辛向阳 主编 ; 程恩富 李崇富 顾问 出版时间: 2011年07月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十二五”及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本书参照发达国家对公共服务力的最新研究方法,系统研究并构建了以公共交通、公共安全、住房保障、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城市环境、文化体育、公职服务水平等为主要内容的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评价体系,提出了客观评价指标和主观评价指标相结合的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力评价指标体系;在认真调研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状况的基础上,以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对全国38个直辖市、省会城市、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的公共服务现状进行系统评估,对各地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并发布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客观评价排行榜、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榜。本书在理论上构建了公共服务评价体系,为政府考核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工作提供了理论工具;同时,提出了改革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以公共服务力指数为重要内容的政绩考核体系,从而丰富和完善了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考核体系,为政府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
  • 中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力评价(2012~2013)
    邓纯东 程恩富 李崇富 顾问 ; 张欣欣 刘志昌 刘须宽 副主编 ; 吴正杲 钟君 主编 ; 侯惠勤 易定宏 辛向阳 名誉主编 出版时间: 2013年12月
    本书通过优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力评价指标体系和19844份调查问卷,从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公共交通、公共安全、社保就业、基础教育、城市环境、文化体育、公职服务等9个方面,对全国38个主要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力进行全面评价和深入研究,发布了2013年全国38个主要城市满意度评价情况及各排行榜,并通过GDP对公共服务满意度杠杆指数、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上升指数、公共服务满意度要素发展指数等评价工具,对38个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综合调查结果,选取了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中群众最关心的交通拥堵、打车难、城市黑车、安全感、食品安全、信息安全、房价调控、养老服务、自来水质量、空气质量、城市摊贩管理、公共产品价格、供暖13个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评价,并发布排行榜。从发展指数、杠杆指数和总排名上升幅度等角度,对在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中表现优秀的个别城市进行深入分析,以期通过深入研究和经验总结,为其他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建设提供榜样和建设蓝本。另外,新增公共服务专题研究,对公共服务购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热点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
  • 多层面地丰富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出版时间: 2018年04月
    本文介绍了多层面地丰富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首先,本文论述了在创发主体层面,发展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后继者不断丰富的理论体系。其次,本文论述了在学术内涵层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术思想体系等内容。再次,本文论述了在社会功能层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指导思想体系。最后,本文论述了在国际交往层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和平发展和促进人类共同体的国际思想体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