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辛向阳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个人简介:

男,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委、国家出版基金评委。199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201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社会兼职有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特邀研究员等。出版个人专著20部,主编和参与编写著作30余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等报刊发表文章40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50余项,先后获得30余次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

  • 中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力评价(2010~2011)
    费亚军 刘志昌 执行副主编 ; 吴正杲 钟君 执行主编 ; 侯惠勤 易定宏 辛向阳 主编 ; 李崇富 程恩富 顾问 出版时间: 2011年07月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十二五”及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本书参照发达国家对公共服务力的最新研究方法,系统研究并构建了以公共交通、公共安全、住房保障、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城市环境、文化体育、公职服务水平等为主要内容的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评价体系,提出了客观评价指标和主观评价指标相结合的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力评价指标体系;在认真调研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状况的基础上,以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对全国38个直辖市、省会城市、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的公共服务现状进行系统评估,对各地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并发布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客观评价排行榜、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榜。本书在理论上构建了公共服务评价体系,为政府考核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工作提供了理论工具;同时,提出了改革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以公共服务力指数为重要内容的政绩考核体系,从而丰富和完善了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考核体系,为政府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
  • 中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力评价(2012~2013)
    邓纯东 李崇富 程恩富 顾问 ; 张欣欣 刘志昌 刘须宽 副主编 ; 吴正杲 钟君 主编 ; 侯惠勤 易定宏 辛向阳 名誉主编 出版时间: 2013年12月
    本书通过优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力评价指标体系和19844份调查问卷,从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公共交通、公共安全、社保就业、基础教育、城市环境、文化体育、公职服务等9个方面,对全国38个主要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力进行全面评价和深入研究,发布了2013年全国38个主要城市满意度评价情况及各排行榜,并通过GDP对公共服务满意度杠杆指数、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上升指数、公共服务满意度要素发展指数等评价工具,对38个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综合调查结果,选取了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中群众最关心的交通拥堵、打车难、城市黑车、安全感、食品安全、信息安全、房价调控、养老服务、自来水质量、空气质量、城市摊贩管理、公共产品价格、供暖13个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评价,并发布排行榜。从发展指数、杠杆指数和总排名上升幅度等角度,对在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中表现优秀的个别城市进行深入分析,以期通过深入研究和经验总结,为其他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建设提供榜样和建设蓝本。另外,新增公共服务专题研究,对公共服务购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热点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
  • 中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研究报告(2024)
    陈志刚 刘志昌 辛向阳 主编 出版时间: 2025年04月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中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研究报告(2024)》围绕基本公共服务与民生建设这一主题,选取东部地区的北京、上海,中部地区的武汉、郑州、长沙,西部地区的成都、西安、西宁等样本城市,从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文体服务保障等九个方面,采用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产出、效果等核心绩效评价指标,对党的十八大特别是2018年以来中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相关政策建议。全书包括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三个部分。总报告聚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从总体上总结了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取得的成绩,提出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通过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推进均等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提质增效;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构建基本公共服务、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生活服务有序衔接、配套完善、体系完备的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以推动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通过发展公共服务领域新质生产力,提升公共服务科学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公共服务能力现代化;以建成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为目标,立足教育公平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科学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统筹推进职普协调发展,夯实高质量基础教育根基;以建成健康中国为目标,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实现从病有所医走向病有良医的目标。分报告总结了北京、上海、武汉、郑州、长沙、成都、西安、西宁等样本城市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文体服务保障等九个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现状、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专题报告对公共服务助力美好生活的逻辑理路、实践经验及现实要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与政策建议,铜仁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主要做法、成效及经验等热点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
  • 北京城市管理的新机遇、新趋势与新对策
    出版时间: 2007年08月
    当前,北京正在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为目标,建设宜居城市,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积极筹办2008年奥运会,这些使北京的城市管理工作面临良好的机遇,但同时也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京的城市管理应当紧紧抓住这些机遇,适应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由行政政府向法治政府转变、由分工型政府向整体型政府转变的趋势,提升管理水平。提升管理水平要注意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树立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城市管理理念;加强制度性建设,为城市管理而投资;建设整体型政府,使政府运行一体化。
  • 中国城市公共服务发展的基本趋势
    出版时间: 2011年07月
    本篇主要详细分析了我国城市公共服务发展日益整体化、均等化、信息网络化、社会化、法治化、市场化和资本化等七个基本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