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张斐男
机构: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个人简介: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边疆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学会生活方式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环境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从事环境社会学研究工作。代表论文有《中国城乡居民环境关心的地区差异研究》《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研究的理论范式》等12篇,其中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转载。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1项,黑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2项,参与“黑龙江省屯垦史·知青口述史”等国家级、省级课题7项,完成调研报告15篇,其中2篇获得时任省长、副省长批示。
  • 黑龙江社会发展报告(2018)
    田雨 执行主编 ; 王建武 王欣剑 张斐男 副主编 ; 王爱丽 主编 出版时间: 2018年01月
    本书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关于“黑龙江省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的第21个年度报告。本书以千份公众、社科专家、党政干部调查问卷获得的数据为研究依据,运用社会学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从专家学者的独特视角,对2017年黑龙江省民生问题如居民生活、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人口、科技创新和生态环境等进行了常年追踪研究,并针对2017年多个社会建设的热点焦点问题,如社会信任关系、社会心态、新型农业主体带动农村扶贫、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干部作风整顿、对俄经贸立法、“黑车”治理和快递业“放管服”政策效应等进行了专题研究。这些研究力图为政府部门全面深入了解省情、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也努力为广大读者认识、了解、关注黑龙江社会发展提供参考。
  • 黑龙江社会发展报告(2020~2021)
    田雨 王建武 王欣剑 张斐男 副主编 ; 黄红 执行主编 ; 王爱丽 主编 出版时间: 2021年09月
    《黑龙江社会发展报告(2020~2021)》以千份多阶分层抽样的民意问卷调查、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专家问卷调查为依据,立足于黑龙江省统计数据和政府社会发展相关职能部门的资料,综合运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全面跟踪了2019年黑龙江省社会发展进程,从公众、专家视角对2019年黑龙江省社会发展的诸多问题进行科学测量、专业审视、工作评价,同时对民生发展的诸多方面包括居民生活、社会保障、就业创业、卫生健康、生态环境、职业教育、科技创新等进行了追踪研究。并针对2019年社会建设领域的多个焦点问题,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会质量、社会工作发展、婚姻家庭、社区养老、志愿者服务、网络舆情等进行了专题研究。这些研究力图为政府部门全面深入了解省情、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努力为广大读者认识、了解、关注黑龙江社会治理与社会发展提供理性思考。总报告指出,2019年,黑龙江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发展。就业规模逐步扩大,重点群体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乡收入差距继续缩小;民生领域短板加速补齐,公众幸福感稳步提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公众安全感不断增强;“精准脱贫攻坚”高效施策,“五场保卫战”成果获认可;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农业强省”信心指数高居榜首;五类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拓展;社会保障事业平稳发展,健康龙江建设持续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深化,管理服务效能显著改善。与此同时,黑龙江省仍面临着经济增长压力加大、社会风险不确定性增强、发展型民生需求不断增长等诸多挑战,如看病、养老等生存型需求仍为百姓最主要的关注点,医疗、教育、基层政府等领域的“办事难”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城乡差别、收入分配、保障待遇等社会公平领域矛盾依然尖锐。2020年,黑龙江省需要持续深化社会领域改革,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需求,进一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健全高质量就业促进机制;更加重视社会发展质量,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深化医疗、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重点领域协同改革,推动需求导向的服务创新,有序推进民生疑难杂症的有效解决;充分释放社会活力,增强社会服务的供给效能,继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基层治理的崭新格局。本书由24篇研究报告组成,除总报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趁势而上开启新征程——2019~2020年黑龙江省社会形势分析与展望》外,另有社会调查篇、社会发展篇、社会问题篇和社会治理篇四个部分。其中社会调查篇(5篇)是以千份民意调查和相关领域专家100份问卷为依据,反映了社会各阶层对本省当年社会形势及政府工作绩效的评价和期待,呈现了基于专业视角的评价与预测,分析了基于工作实际的评价与预判,同时对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质量及社会心态做了专题研究;社会发展篇(8篇)包括了城乡居民收入、社会保障、就业创业、卫生健康、人口发展、生态环境、职业教育和科技创新等基于统计数据和政府社会发展相关职能部门的资料的学术研究成果;社会问题篇(5篇)包括留守儿童教育、婚姻家庭观念、青年思想状况、精准扶贫、“空心村”发展等内容,这些报告或基于调查数据或基于统计数据,关注了现阶段社会建设面临的热点问题;社会治理篇(5篇)包括社会工作发展、“办事不求人”落实情况、居民时间利用情况、志愿者服务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等内容,这些专题研究也反映了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中继续加强社会建设的新挑战。
  • 黑龙江社会发展报告(2021~2022)
    田雨 王建武 王欣剑 张斐男 副主编 ; 黄红 执行主编 ; 王爱丽 主编 出版时间: 2022年08月
    《黑龙江社会发展报告(2021~2022)》系统分析了2021年黑龙江社会发展状况,展望了2022年及未来一段时间黑龙江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任务,并针对挑战与机遇提出政策建议。本书由总报告、社会调查篇、社会发展篇、社会问题篇、社会治理篇等五个部分组成。总报告深入系统分析了2021年黑龙江社会发展总体情况,研判了2022年及今后一段时期黑龙江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系统提出了推进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政策建议。社会调查篇包括民意调查数据分析、专家调查数据分析、党政干部调查数据分析、廉政建设状况以及社会心态、社会质量等六篇调查报告,全面分析了2021年黑龙江省域内不同群体、不同领域的社情民意,展望了2022年黑龙江社会发展形势与社会心态。社会发展篇主要分析研判了过去一年及今后一段时间黑龙江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事业、人口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等社会建设领域的发展状况与展望,并系统性提出了对策建议。社会问题篇主要针对不同群体发展问题展开了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二孩家庭构建和谐家庭关系、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学前教育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农村残疾妇女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以及黑龙江省残疾人就业状况等当前黑龙江社会发展领域若干重要实践问题,展开了前瞻性与应用性的研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社会治理篇包括应急状态下社会工作者参与社区疫情防控研究、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红十字事业发展状况、婴幼儿托育服务研究等黑龙江社会治理领域的相关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 黑龙江社会发展报告(2023)
    田雨 王建武 王欣剑 张斐男 副主编 ; 黄红 执行主编 ; 王爱丽 主编 出版时间: 2023年07月
    《黑龙江社会发展报告(2023)》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主持编撰的年度分析报告,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组织研究机构专家、高校学者以及有关政府研究人员共同完成。党的二十大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黑龙江振兴发展和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关键之年。本报告以黑龙江振兴发展和现代化强省建设为主题,全面分析黑龙江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本书包括总报告、社会调查篇、社会发展篇、社会阶层篇、社会问题篇、社会治理篇六个部分。总报告深入系统分析了2022年黑龙江社会发展总体情况,研判了2023年及以后一段时间黑龙江振兴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系统提出了推进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展的政策建议。社会调查篇由社会形势公众调查报告、专家调查报告、党政干部调查报告、廉政建设状况调查报告、公众社会心态状况调查报告以及社会质量调查报告组成,基于省内公众、专家、党政干部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领域的社情民意,反映了省内各群体对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看法。社会发展篇由居民收入和消费分析、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生态环境建设及发展报告、社会保障和就业状况分析组成,较为全面地梳理了黑龙江过去一年在上述领域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社会阶层篇聚焦中等收入群体、妇女社会地位、县处级女干部成长、女村干部发展议题,分析了当前黑龙江不同群体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社会问题篇关注中俄边境人口发展态势、生育政策、养老服务行业、特殊儿童融合教育以及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建设,围绕生育、养老等领域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社会治理篇主要关注基层公共治理能力建设、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融科学创新平台建设、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探析了当前黑龙江治理能力建设的成效及经验。
  •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建设及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17年01月
    2015~2016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总体状况保持稳定,大气环境质量在全国范围内处于中等水平;水环境保持稳定,饮用水源地水质较好;自然生态持续向好,跨国合作初见成效;农村环保打实基础,“美丽乡村”画出愿景。但黑龙江同时也要面对一些新的环境治理问题,如农村环境治理难持续、城市环境治理需深入、全省环保氛围需加强等。建议以利益倾斜为切入点、以垃圾强制分类处理为重点,以垂直管理为依据,探索环保体制新格局。
    关键词:
  •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建设及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18年01月
    2016~2017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总体状况保持稳定,全省城市空气达标天数比例有所提高;河流水质情况无明显变化;农村环境综合状况较好,秸秆还田工作初步展开;多地发现珍稀野生动植物,生态环境有所好转。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新的环境治理问题,如大气污染治理遭遇瓶颈,新旧污染交替出现,美丽乡村建设需深入细节等。
    关键词:
  •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建设及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19年12月
    2018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总体保持稳定,全省城市空气达标天数比例有所下降,河流水质情况无明显变化,农村水源地保护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有所好转。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新的环境治理挑战,如污染治理可持续的挑战、环境治理满意度挑战、环境风险分配的公平性挑战。因此,需要扩大治理格局,增强环境意识,把握主要矛盾,进一步推进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建设。
    关键词:
  •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建设及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16年01月
    2015~2016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总体状况保持稳定,大气环境优于其他省市,在全国范围内处于良好的水平;水环境保持稳定,饮用水源地水质较好;自然生态持续向好,跨国合作初见成效;农村环保打实基础,“美丽乡村”画出愿景。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环境治理议题,比如农村环境隐性污染、环境治理手段的多样化和环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等等。建议及时遏制隐形污染,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完善环保法治建设,创新环境治理模式;探索社区治理模式,推动公众环保参与。
    关键词:
  •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建设及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2013~2014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水环境保持稳定、治霾工作全面展开、农村环境有所好转、野生动植物保护成效显著。但同时也要面对一些新的环境议题,比如如何正确处置环境群体性事件、如何有效保护耕地和治理城市工业废弃地等等。建议优化政府决策过程,提高舆情监测能力;加强农用耕地管理,树立生态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工业废弃地管理机构,逐步完善污染治理政策。
    关键词:
  • 2018~2019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建设及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21年09月
    2018~2019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总体状况保持稳定,全省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河流水质情况无明显变化;农村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居民环境问题关注度较高。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环境治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如农村环境治理方式方法还需创新,缺少居民参与环境治理的平台和机制,绿色发展理念还待深入贯彻。在环境治理方面需要向城乡融合发展、参与型环境治理、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转变。
    关键词:
  • 2019~2020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建设及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22年08月
    2019~2020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总体状况基本保持稳定,全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秸秆治理有了实质性进展,水生态安全保持稳定,环保资金投入增长30%。但同时黑龙江省的环境治理工作也面临挑战,如空气污染治理进入瓶颈期,环保行动与目标之间还存在差距,环保理念还需不断修正。在环境治理方面需要创新环境治理路径,深化人力资源、法律法规建设,逐步推广“大环保”理念,更好地完成美丽中国建设目标。
    关键词:
  • 2021年黑龙江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与农村环境治理研究
    出版时间: 2022年08月
    黑龙江省农村环境治理机制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农村环境治理内生动力不足,治理困难;二是环境治理资源分配重效率、轻均衡;三是环境治理方式方法滞后,难以持续。针对这三方面问题,笔者提出,要从增强村民环境治理主体意识、借助外部力量统筹分配资源、构建“参与型”环境治理机制三个方面优化黑龙江省农村环境治理工作。
    关键词:
  •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建设及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23年07月
    2021~2022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总体状况保持稳定,全省空气质量为近6年最佳,12个地市空气质量达标;农村环境治理力度加大,生活污水处理取得较大进展。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环境治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如空气污染治理常态化,面临低碳减排新挑战;运维管护机制有待健全,治污模式面临可持续挑战;环境治理技术尚不成熟,相关政策还需因地制宜。在环境治理方面需要协调好低碳减排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环境治理与社会治理的关系、环境保护与日常生活需求的关系。
    关键词:
  • 黑龙江省基层治理与公共危机应对能力建设研究
    出版时间: 2023年07月
    黑龙江省基层治理在应对公共危机过程中存在被重大危机“赶着走”、被舆情信息“牵着走”、被决策部门“推着走”、被数据信息“领着走”等弊端,应当从提升政策设计能力,重视应对多重危机;培育公众社会参与能力,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加强协同治理,构筑转危为安的体系防线等方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以便更好地应对公共危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