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刘明明
机构: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个人简介: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学会城市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建设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从事历史社会学和城市社会学研究工作。代表论文有《本体·认识·方法:社会学本土化的三重反思》《社会融入与身份认同:后知青时代的集体记忆》等10余篇,其中多篇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转载。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15项。完成研究报告30余篇,其中3篇获得时任省部级领导批示、10篇获省相关部门采纳。

    暂无内容
  • 降低农村因病致贫人口医疗刚性支出的对策建议
    出版时间: 2017年01月
    本文主要围绕怎样降低齐齐哈尔市县域农村因病致贫人口的刚性医疗支出展开,针对减轻农村因病致贫人口医疗负担(重点贫困人口的政策覆盖)、政策接续的有效性(卫生和民政等救助措施能够有效对接)、对大病和慢性病分类救治(医保资金池的有效分配)、深化县域卫生配套改革(增加有效医疗供给)、发展应用健康扶贫大数据(有效监测提早预防)等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 黑龙江省农村健康扶贫攻坚的政策路径研究
    出版时间: 2017年01月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黑龙江省要确保1778个贫困村、73.6万贫困户、183万农村贫困人口尽数脱贫,任务艰巨,其中健康扶贫无疑是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役。本文采用定量调查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典型调查与面上维度相结合、座谈讨论与入户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重点了解健康扶贫有关政策规定和执行情况。从总体上看,“十二五”时期黑龙江省农村健康扶贫工作成效明显,但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此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助推攻坚阶段的黑龙江省健康扶贫工作。
    关键词:
  • 黑龙江省教育改革和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18年01月
    2017年5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会议指出:今后五年将坚持教育优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黑龙江省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回顾以往,黑龙江省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完美收官,“十三五”规划开局良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完善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等各项事业深入推进,教育事业的民生关切得到切实回应。欣喜既有成绩的同时,仍需清晰地看到黑龙江省教育事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建议推进多元共享下的教育资源供给改革,加快高教改革支撑创新驱动发展,转向善治的教育治理体系实现现代化。
    关键词:
  • 黑龙江省义务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报告
    出版时间: 2019年12月
    “十三五”以来,黑龙江省坚持义务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公平为基本要求,以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不断完善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师资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在欣喜于既有成果的同时,还需清醒地看到,现阶段还存在农村师资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城镇化进程中新挑战不断、教育质量城乡差距依然巨大等问题。本报告就现存的瓶颈性制约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加快义务教育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义务教育综合改革深入发展。
    关键词:
  • 黑龙江省残疾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出版时间: 2016年01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群体是一项重点,残疾人教育的发展关乎其就业、收入、生活水平的提升。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黑龙江省有残疾人218.9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5.72%。没有包括残疾人群体的小康,也不是真正的小康,近年来,黑龙江省通过多种形式的工作推进残疾人特殊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的有关部署,在残疾人特殊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现实困难和问题,探索解决好“瓶颈”问题的新途径,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 黑龙江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难点在农村残疾人。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黑龙江省有残疾人218.9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5.72%;农村残疾人有129.5万,占残疾人总数的59.2%。没有残疾人的小康,不是真正的小康。近年来,黑龙江省通过多种形式的扶残助残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有关部署,在残疾人脱贫解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现实困难和问题。探索解决好“瓶颈”问题的新途径,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 2019~2020年黑龙江省社会形势公众调查报告
    出版时间: 2021年09月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黑龙江省面临经济增长压力加大、社会风险不确定性增加、发展型民生需求不断增长等诸多挑战,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要求更高,任务更重。2019年调查数据显示,五类主观公众社会心态指标折射了社会整体心态向好,社会整体“公平感”大幅提升、社会总体“安全感”基本稳定、社会公众“信任感”基本及格、社会总体“宽容度”审慎乐观、社会形势“信心度”提升明显。三类指标折射出公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总体生活向好预期小幅提升。收入与支出是影响公众生活的关键,发展型民生需求不断增长。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从总体上看,黑龙江省公众对2019年政府工作的满意度稳步提升,社会发展信心指数大幅提升,数据的变化有效回应了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在发展中千方百计惠民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民生工作目标。不容忽视的是,黑龙江省社会民生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需要久久为功,接续奋斗。
    关键词:
  • 2018~2019年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发展情况报告
    出版时间: 2021年09月
    “十三五”以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出台了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措施,通过执法检查、专项研讨和专项督导、宣传引导等形式,营造了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的良好氛围,职业教育呈现快速发展势头。黑龙江作为制造业大省,正处于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口,职业教育如何更有效地助力新时代,培养更多既有真才实学又有高尚职业品德的技术人才,从而让更多的“龙江工匠”成为“龙江制造”“中国制造”的人才支撑,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
  • 2021~2022年黑龙江省社会形势专家调查报告
    出版时间: 2022年08月
    从总体上看,专家学者对当前黑龙江省社会发展的总体满意度和向好预期分别为66.8%和45.3%,较新冠肺炎疫情前有小幅下降。在社会民生领域,“六稳六保”工作获得普遍认可,对社会保障领域肯定与期待并存;经济形势影响专家的社会民生预期,总体审慎乐观;疫情深刻影响社会建设领域的评价,医疗问题最受关注。在社会心态领域,社会公平感的总体评价持续向好,共同富裕任重道远;社会信任感中的工具理性逐渐强化,社会系统信任分化明显;社会安全感中的公共安全最受认可,但食品药品与隐私安全堪忧。最后,专家从四个领域对发展环境做了评价,五类发展环境中“政策环境”改善明显,“人文环境”相对滞后;政务服务评价中,“办事效率”有待提高,“区/县部门”评价最低;重点工作评价中,专家对“农业农村”工作最有信心,对“推进共同富裕”最为期待;党风廉政工作评价中,专家对反腐败工作的信心较强,但多个干部作风问题受到持续关注。
    关键词:
  • 2022~2023年黑龙江省社会形势专家调查报告
    出版时间: 2023年07月
    从总体上看,受访专家学者对2022年黑龙江省社会发展的总体满意度为66.5%,较2021年小幅波动。在社会民生领域,社会保障的总体满意度逆势小幅提升,肯定与期待并存;经济预期持续影响民生预期,信心有待恢复;“看病难、看病贵”深刻影响社会民生观感,医疗问题最受关注。在社会心态领域,社会公平感的总体评价呈现波动,实现共同富裕任重道远;社会信任感的工具理性逐渐强化,机构信任感分化较明显;社会安全感中,人身安全最受认可,食品、药品、个人信息与隐私安全受关注。最后,专家对发展环境做了评价,五类发展环境中,“政策环境”得到肯定,“市场环境”评价较低;政务服务评价中,分项改善程度差别较小,服务主体评价梯级递减;重点工作评价中,专家对“农业生态”最有信心,对“科教产业人才”最为期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