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李涛
机构:北京协作者(Facilitators)
个人简介:

北京协作者(Facilitators)创始人,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创始人,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高级社会工作师,民政部首批全国社会工作专业领军人才,曾任全国性媒体记者,1996年参与公益服务,2003年创建“协作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社区治理、儿童保护、城市化与流动人口。

    暂无内容
  • 成长中的伙伴:一家社会组织十三年政社合作历程的实践与思考
    出版时间: 2017年01月
    尽管对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依然有不同的解读,但毋庸置疑的是,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正在成为中国社会治理改革的主流方向之一。政社双方在合作中究竟是什么关系,社会组织可以发挥哪些功能,政社合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是亟须澄清的基本问题。对此,作者作为社会组织的服务者和组织者,从实务工作的角度对“协作者”13年来的政社合作历程进行总结,认为政社双方是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应以有效服务民生、促进治理创新作为合作关系建立的基础。社会组织在政社合作中,既是服务提供者、资源受益者,也是政社合作的推动者、建设者。社会组织应积极发挥专业服务、资源整合、赋权增能、政策倡导、社会创新、专业支持等多元专业功能,政府应回应社会组织的基本承认、空间发展、均等政策、拓展资源等需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双方共同培育公益市场,实现有效服务民生,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 三社联动:社会组织与社区、社会工作互动机制建设——来自北京市东风地区“三社联动”试点项目的实践与思考
    出版时间: 2018年05月
    传统意义的社区已经分崩离析,任何单一的服务主体都无法回应日趋多元的社区需求,社区、社会工作和社会组织作为社区治理的三大主体,能否优势互补形成服务合力,关系社区治理体系的构建质量。北京东风地区引入社会组织专业力量开展“三社联动”试点,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探索出将政府的行政力量与社会组织的专业力量相结合,将外部的专业支持与社区内在的资源有机整合,共同推动社会组织与社区、社会工作互动机制建设的工作模式,形成了以社区为资源配置平台,以社会组织为组织载体,以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专业支撑,优化配置三方资源,培育社会组织,发展社会工作,促进社区参与的“三社联动”格局。本文通过对“东风试点”工作的梳理分析,澄清了“三社联动”机制建设的目标、策略、方法和实施路径,以及政府、社会组织、社区、社会工作及社区居民等各方在“三社联动”中的角色定位,认为“三社联动”的目的是拓展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和平台,“三社”必须聚焦于有效服务民生促进社区参与的目标,回归各自的角色定位,才有可能实现自主联动。
  • 2003~2020年中国跨越17年的抗疫救援——透过“协作者”看社会组织如何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出版时间: 2021年10月
    “协作者”是国内最早致力于服务流动人口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先后参与了2003年的“非典救援”和2020年的“抗疫救援”,探索出富有本土特色的“紧急救援—教育倡导—专业支持”三位一体的灾害管理干预模式,解决了传统赈灾工作忽视或无力深入的对脆弱性的分析和能力建设的问题,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文章比较分析了“协作者”两次抗疫救援的变化以及引发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发现社会组织应急响应机制的背后,是其担当意识、底层意识、协作意识和专业意识构成的“灾害管理观”的影响。社会组织的应急响应机制的建设路径可解构为建设监测评估、紧急救援、资源整合、组织协调和督导支持等五个机制,确保使命、技术、资源和环境等四个保障要素,并在领导者、服务者和志愿者三个层面建立“吹哨”制度,激发社会组织在灾害来临时能够快速响应。
  • 北京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垃圾分类经验与对策探讨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在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近年来在政策引导和资源支持下,北京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可持续环境建设不断发展,并在参与社区治理、链接社会资源、赋能社会组织成长和推动社会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报告基于万科公益基金会和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联合推出的绿缘计划资助项目及其实践,在社会组织赋能资助和支持性社会组织发展视角下,剖析该项目的运行经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社会组织志愿者培育与发展机制的构建——来自“协作者”的实践
    出版时间: 2024年11月
    社会组织与志愿者、社会工作的融合发展不仅关系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也关系公众参与中国式现代化社会治理的质量。“协作者”作为我国成立最早的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在实践中把志愿者培育与服务民生、促进公众参与、助力社会组织发展和社会工作建设融为一体,探索出以社会组织为载体培育赋能志愿者、以社会工作者引领志愿者专业参与、以服务民生激励志愿者持续发展的培育体系,总结形成了面向儿童、大学生、企业员工和服务对象等各类人群,政府、企业和社区等多场域的志愿者培育与发展的一般过程。本报告基于“协作者”的本土实践,一是从微观操作层面,梳理“协作者”培育发展志愿者的方法经验;二是与宏观分析相结合,总结如何发挥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的功能优势,建立志愿者培育与发展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