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杜本峰
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个人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先后就读于河南大学数学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系,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人口与健康、健康中国理论与实践、健康影响与社会政策评估等研究与教学工作。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以及省部级等多项课题。出版著作与译著6部,发表论文70余篇。

  • 流动人口健康生存质量与健康促进
    杜本峰 出版时间: 2019年01月
    本书使用第六次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并基于调查设计与科学抽样方法与技术所进行的“2015年流动人口健康及卫生服务利用调查”和“中国流动青少年健康风险意识调查”数据。采取多学科、多角度以及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从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与行为心理学等多学科角度进行理论阐释。通过文献与资料收集,对引起流动人口健康问题的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进行结构、功能与因果上的理论阐释;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对引起流动人口健康问题的各种内外因素加以考察,分析流动人口群体健康差异的理论机制,更加透彻、全面地认识我国流动人口健康问题的产生过程与形成机制。
  • 多学科视角下中国健康发展前沿
    张有春 张会平 和红 杜本峰 齐亚强 出版时间: 2021年05月
    本书从不同侧面对目前中国的健康发展状况及研究前沿成果进行总结,从政策变革、从不同专业背景、从不同研究人群的视角进行研究,以了解中国目前的整体健康发展状况及研究前沿的内容、热点问题,为进一步促进人群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书有助于正确理解健康、大健康概念,有助于了解我国在健康社会学、健康人类学等学科的发展状况,对于人口学及社会医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回顾与推动作用,同时对于其他学科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流动人口(移民)健康与卫生服务利用相关理论
    出版时间: 2019年01月
    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国居民通过留学、家庭团聚、专业移民、投资移民等途径移居国外。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迀移人口规模庞大,新进入城市的农民工数以亿计;因重大工程建设和生态保护建设形成的移民的规模、数量和影响也在不断扩大。因此,当前对中国无论是国际移民还是国内流动人口的健康问题研究都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
  • 我国流动人口群体特征与卫生健康服务
    出版时间: 2019年01月
    人口流动将会给中国提出史无前例的人口挑战,而且这种挑战将不单单止于人口层面,更会带来社会形态的改变。本部分主要基于历年《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的内容进行梳理,以期对我国流动人口的基本状况及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卫生、医疗和计划生育服务等有些基本认识。
    关键词:
  • 我国流动人口健康自评、健康态度与健康知识获取
    出版时间: 2019年01月
    2016年中国有2.45亿流动人口,广泛分布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如何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流动人口问题,使庞大的流动人口由进城务工的短暂转移向在城市定居状态转变,并最终实现其身份和地位的本质变化,已成为中国能否突破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关爱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积极改善其健康水平,对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必将产生积极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
  • 我国流动人口的健康危险行为与影响因素
    出版时间: 2019年01月
    流动人口是健康危险行为的易感群体。流动人口的健康危险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流动人口吸烟、过度饮酒、不健康作息等健康危险行为显著高于女性流动人口。不同婚姻状况流动人口的健康危险行为具有明显的差异。未婚的流动人口更可能发生过度饮酒、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和不健康的作息行为。
    关键词:
  • 我国青年流动人口健康、就医流向与健康消费支出
    出版时间: 2019年01月
    通过对青少年流动人口月平均健康支出计量模型的分析可知:第一,青少年流动人口的健康支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不存在年龄差异;第二,婚姻状况和较高的教育水平都会对青少年流动人口的健康支出产生显著影响;第三,收入水平高和到大医院就医都会显著增加个人的健康支出,说明社会经济特征对健康支出影响显著;第四,青少年流动人口的个人健康状况越好,与健康有关的支出越少,相反个人健康观念越强,其在健康相关方面的支出越多。
    关键词:
  • 我国流动老年人健康与医疗服务利用
    出版时间: 2019年01月
    流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显著影响其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其中慢性病因素对平时生小病的就医以及住院服务利用具有显著作用。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变差,客观上对住院服务的需求增加。流动老年人在医疗服务利用的选择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一方面,客观的慢性病确诊显著地影响着就医与住院的选择,另一方面,主观的健康感受在小病就医与大病住院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 我国流动人口健康生存质量
    出版时间: 2019年01月
    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的生存质量水平较低,与国际平均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其中环境领域的生存质量得分最低,其次是心理领域,应引起注意。环境领域指标有:社会安全保障、住房环境、经济来源、医疗服务与社会保障的获取途径与质量、获取新信息知识技能的机会、休闲娱乐活动的参与机会与参与程度、环境条件以及交通条件。心理领域的指标有: 积极感受、思想、学习、记忆和注意力、自尊、身材和相貌、消极感受、精神支柱。促进流动人口健康的政策和措施可以优先从这些方面考虑。
    关键词:
  • 我国流动人口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及其路径分析
    出版时间: 2019年01月
    无论是流动人口的生存质量还是各生存质量的维度,其影响因素基本相同,外在客观因素中,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是:住房条件和婚姻状况。在内在主观因素中,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是:总体健康状况评价、心理状况评分、公共卫生服务期望程度及社会保障参与度。其中,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期望程度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对总体生存质量的影响程度最大,与哈勒姆社区居民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框架模型结果基本一致。
    关键词:
  • 流动人口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供给与健康促进策略选择
    出版时间: 2019年01月
    对于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研究及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最终的落脚点都是更好地促进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提高流动人口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利用率,促进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程度,协调流动人口与其他社会群体特别是本地人群之间的关系,实现社会的整体融合与协调可持续发展。本研究认为只有将流动人口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利用和供给状况进行全面分析,才能更好地了解流动人口的医疗卫生服务现状以及供需矛盾,并提出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