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叶俊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个人简介:

新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新闻学研究室副主任,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新闻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思想理论写作组成员,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员。从事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互联网与青少年发展研究。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央交办项目等20余项。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拔尖人才称号,多次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信息对策奖、全国新闻学青年学者优秀学术成果奖。

  • 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2)
    方勇 季为民 沈杰 主编 ; 杨斌艳 执行主编 ; 季琳 叶俊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22年11月
    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是关系网络强国和未成年人成长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本书是“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子项目“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的重要成果。调查自2006年启动,截至2022年3月共完成11次全国抽样调查。本书是青少年蓝皮书的第八部,集结了本领域的专家学者,基于第11次调查数据和其他相关研究,对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最新情况进行了报告,对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对有关区域的情况进行了专题报告。互联网已深度融入未成年人的生活与学习,他们在互联网陪伴下不断成长,对于未成年人的互联网运用情况进行持续监测具有重要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本书结合最新专项研究,对第11次全国抽样调查的数据进行了全面报告,并且,重点对中国未成年人网络行为、网络社交、网络素养、网络文化等最新情况进行了报告,同时,对广西、山西、湖南、内蒙古、澳门等区域情况所做的报告,均是首次进行发布。本书还针对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重要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研究发现:①上网普及率已近饱和,手机在众多上网设备中占首位;②休闲娱乐成为未成年人主要上网目的,用网表现呈现性别差异;③网络视频类应用成为当下热门,超一半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④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存在区域差异,但与全国水平差异不大;⑤互联网成为未成年人表达自我的重要窗口之一,网络内容生态影响未成年人认知发展;⑥未成年人网络交往主要以现实关系为基础,结交网络新朋友有限;⑦网络模仿行为较为普遍多样,网络职业进入未成年人职业选择范围;⑧互联网后喻文化现象盛行,数字反哺成为普遍现象;⑨饭圈文化泛滥盛行,对未成年粉丝群体应予以高度关注;⑩网络素养教育不容乐观,城乡未成年人接受网络素养教育比例均较低。主要问题:①未成年人用网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未成年人用网能力偏弱;②家庭环境影响未成年人用网程度,代际围绕互联网问题存有分歧;③学校网络素养教育类课程设置不足,不利于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能力的培养提升;④网络沉迷、网络依赖问题显现,过度用网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主要建议:①关注城乡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差异及不平衡问题,进一步推动缩小城乡未成年人用网差距,弥合城乡数字鸿沟;②构建和谐友爱的家庭亲子关系,推动代际在互联网运用层面达成共识;③优化学校网络素养教育内容,有效干预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等问题;④推进夯实网络平台责任的优化和精细化工作,提高政府监管的效度和效率,进一步培育多主体参与、多方协同、多元施策的网络素养提升机制,共商共治,共享共育,不断增强网络文化向上向善的动力,持续为未成年人构筑网络文明,提升其能力素养。
  • 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及用网保护
    出版时间: 2022年11月
    本文对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意识和权益保护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并结合调查问卷分析了当前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意识和权益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本文从网络安全教育、互联网平台保护和法律法规保护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