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詹承豫
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个人简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公共政策与应急管理系主任,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应急管理与风险治理、统筹发展与安全等。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访问学者。兼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理事。北京市应急管理领域学科带头人(2021),国务院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评估专家组成员,农业农村部农村沼气安全生产专家指导组成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2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余篇,参与多项国家层面突发事件应对相关立法、安全标准、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北京市等地方政府层面立法、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的起草和修订过程。获工业和信息化部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研究报告类二等奖等。多篇政策报告获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

  • 中国风险治理发展报告(2022~2023)
    张强 钟开斌 朱伟 主编 ; 张海波 马奔 詹承豫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23年11月
    2022年,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各类承灾体暴露度、集中度、脆弱性不断增加,灾害风险的系统性、复杂性持续加大。与此同时,新冠疫情全球肆虐、俄乌冲突等风险严重冲击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由此,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性问题加剧,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也进入了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2022~2023年中国风险治理领域呈现以下五大发展趋势。一是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治理变化。为了积极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治理挑战,除了加强国际合作等工作外,我国还开展了“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两项重点专项工作。2022年两项重点专项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二是新冠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2022~2023年,我国健康风险治理领域的重大事件,是我国因时因势优化调整新冠疫情防控政策措施并最终取得疫情防控的重大决定性胜利。2022年,我国新冠疫情多点散发。在全国上下共同努力下,2023年1月8日起,我国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三是韧性建设带来的统筹性发展格局。近年来,韧性城市的重要性逐渐由学术研究层面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对理论和实践增加了更规范的政策指引和发展指导。回顾2022年,全面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塑造了“韧性建设推动城市发展与风险管理的融合、统筹规划和资源配置,注重城市发展的整体格局、韧性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统筹性发展新格局。四是数智技术运用带来的风险治理变迁。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智技术与经济社会加速融合,并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重塑政府治理和风险治理模式。数智技术在风险监测、应急响应和灾后恢复等场景的深度应用,有效地推动了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我国风险治理出现重要变化。五是风险治理的国际国内双循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2022~2023年,中国积极推动风险治理的国际交流合作,在风险治理国际交流合作中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合作模式,从国际高层对话、多边合作与交流和技术创新三个方面促进交流合作。当前,我国风险治理格局已逐步完善,队伍不断壮大,整体效能不断提高,但也存在管理体制改革不平衡、综合应急管理职能落实难度大、基层应急管理机构力量薄弱、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领导干部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面向未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会点,我们需要直面新形势、新风险和新挑战,需要在更高层面统筹发展与安全,有效应对各类极端风险挑战。
  • 2021年中国风险治理回顾和展望
    出版时间: 2022年11月
    2021年,中国风险治理取得积极进展。国家制定和修订了数据安全、生物安全、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理念贯穿到“十四五”规划中,顺利完成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安全生产三年行动计划等阶段性任务,并且取得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效果。未来,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风险治理,在更高层面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应对各类极端风险挑战。
    关键词:
  • 2022年中国风险治理回顾和展望
    出版时间: 2024年02月
    2022年,中国风险治理取得积极进展。制度层面,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自然灾害防治、电信网络诈骗、道路交通等领域制定和修订了相关法律法规;实践层面,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进入应用阶段、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稳步推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新时代“枫桥经验”助推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理论层面,聚焦治理理念、对象、流程、风险防范化解策略等学术研究主题。未来,在国际国内各类风险挑战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情境下,要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引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完善风险治理体系,在更高层面统筹发展和安全,科学有效应对各类极端风险挑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