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钟开斌
机构: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
个人简介: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研究院(中欧应急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应急管理、风险治理、国家安全、公共政策。主持国家级课题5项,出版《应急管理十二讲》《应急决策——理论与案例》等专著6部,在International Public Management Journal、Disasters、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管理世界》、《政治学研究》、《公共管理学报》、《中国软科学》等报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90余篇,曾获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创新一等奖、教学创新一等奖,所撰写的著作《应急管理十二讲》被评为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好教材。

  • 中国风险治理发展报告(2020~2021)
    陆奇斌 张强 钟开斌 主编 出版时间: 2022年10月
    2020~2021年这两年来,对中国乃至全世界来说都是极为不平凡的,各类风险事件频发,尤其是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危及了社会的稳定和全球发展进程,给各国的国家风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带来了极大的考验。联合国《2015~2030年仙台减少灾害风险框架》提出风险治理全社会参与模式,需要直面这一考验的不仅是各国政府部门,也涉及社区、学校等基层场域以及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还会涉及狭义层面的风险应对和应急管理系统、广泛的公共服务递送体系乃至深层的社会文化框架。为此,本书希望能够从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风险治理的不同场域以及公共服务国际比较的视角来立体展现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发展中大国在应对风险层面的时代性特征。本书共包含九篇报告,第一篇为总报告,第二到第九篇从不同的角度,同时结合国际视角刻画中国风险治理的当前发展情况及对今后工作的展望。本书总报告以影响全球的重大风险事件新冠肺炎疫情为切入点,总结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系列举措。从全球风险耦合复杂化的角度出发,总结全球面临的主要风险,以欧洲、非洲等地区为例,简介了国家和地区在面临风险时的应对策略。从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角度,展示全球风险治理的重大进展,为政策制定者、公共管理实践者、研究者在高度不确定性的世界寻找确定性,以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的不确定性,为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提供借鉴与启示。本书第二到第九篇从社区、学校等基层场域及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角度出发,以新冠肺炎疫情下不同主体的应对方式为例,论述当前不同主体风险治理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展望。第二篇报告从韧性社区框架下的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安全社区建设实践的现状展开分析,并给出未来社区风险治理的发展建议;第三篇报告通过对学校安全创新进行分析梳理,总结中国学校安全的创新发展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路径;第四篇报告总结社会组织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治理情况及经验,并对今后社会组织参与风险治理进行趋势展望;第五篇报告通过梳理中国企业参与风险治理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表现和面临的问题,为企业参与风险治理提供更多开放性思路和可持续性路径;第六篇报告以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应急物资保障为切入点,总结我国应急物资体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为未来应对巨灾峰值需求提供启示;第七篇报告以基金会为代表的社会组织参与应急救援行动为案例,对基金会在我国风险治理中发挥的独特作用进行梳理、分析和反思,总结社会组织参与风险治理的价值和可提升空间;第八篇报告以“iwill志愿者”的联合抗疫行动为例,讲述应急志愿服务在应急管理中参与人力供给、知识传递、服务递送和社会调节的情况,探索专业志愿者参与国家风险治理的新机制;第九篇报告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下国际国内四种不同水平的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和社区自治模式之间的差异,为实现不同情境下公共服务的可持续性、实现风险治理和应急管理的重要目标提供不同的国际案例借鉴。
  • 中国风险治理发展报告(2024)
    张强 钟开斌 朱伟 主编 ; 张海波 马奔 詹承豫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24年09月
    2023~2024年是我国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的重要年份。中国经济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中保持稳定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推进,科技创新领域取得新的突破,能源资源供应、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我国的风险治理工作在稳步推进的同时,所面临的风险也呈现复合性、复杂性和跨界性增强的态势,尤其体现在气候变化、安全生产以及社会风险三个方面。在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多变、国内结构性周期性问题突出、各领域风险耦合叠加可能性不断增大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面临的风险挑战严峻复杂。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疫情防控平稳转段的背景下,我国不断完善风险治理体制和规章制度,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重大风险取得新的成效,有力应对极端气象灾害,韧性城市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安全生产领域多措并举,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数智技术在应急管理多场景中得到了深度应用,风险治理国际交流合作往前推进。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球突发新冠疫情后的持续震荡之年,也是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年。预防为主的理念转化为各领域风险治理具体行动,使得我国在气候变化、经济发展和安全生产等领域的风险治理水平稳步提高。我国整合设立了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进一步加强灾害应对各方面全过程统筹协调,健全体制机制,完善国家层面重特大灾害救助的工作机制及应急响应措施。全国范围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全面收官,全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基本摸清。面对疫后常态化情境,要稳妥应对疫情风险,积极推动公共卫生风险治理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韧性改造及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建设和社区风险治理实践,提升抵御自然灾害和应对社会风险的能力。积极探索将数智技术与风险治理相结合,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风险识别、评估、预警和应对的精准度和效率。同时,中国风险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公众等多主体协同治理得到强化,尤其是在京津冀暴雨和积石山地震应急响应行动中,社会力量参与取得显著成效。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变迁,我国依然面临着诸多复杂、叠加的风险因子和严峻挑战。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和历史之变。展望未来,每一个挑战都对中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些潜在的诸多复杂而严峻的挑战,我国需要不断深化改革、加强创新、促进协调、扩大开放,构建起更加完善的风险治理体系,特别是通过建设安全治理共同体、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加强技术治理与风险管控,更好地应对多元风险耦合叠加的新局面,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 2020~2021年中国风险治理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22年10月
    本文以影响全球的重大风险概览为切入点,在勾勒国际风险耦合复杂化的整体性背景基础上,重点围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文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和极端气候变化风险等当前涌现的重大风险场景,结合“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系统总结我国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面临的挑战和举措。2020~2021年,我国风险治理重点领域包括韧性社区建设、安全学校发展、社会力量参与、私营部门协同、应急物资保障等。本文拟为政策制定者、公共管理实践者、理论研究者推进风险治理、积极应对高度不确定性提供宏观性的视角。
  • 2023年中国风险治理发展概况
    出版时间: 2024年09月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风险交叉耦合交织成复杂的风险综合体。2023~2024年度,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疫情防控平稳转段的背景下,我国不断完善风险治理体制和规章制度,防范经济领域风险转移,有力应对极端气象灾害,韧性城市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安全生产领域多措并举,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数智技术在应急管理多场景中得到了深度应用,同时,积极推动风险治理的国际交流合作。预防为主的理念转化为各领域风险治理具体行动,使得我国在气候变化、经济发展和安全生产等领域的风险治理水平稳步提高。未来,在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指导方针与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础上,推进国际国内安全治理共同体的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从政策与技术两个方面,实现顶层设计与实践经验的相辅相成,系统地、创新地实现多维风险的全流程应对,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让国家发展建立在更为安全的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