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马奔
机构:山东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个人简介: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风险治理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访问学者(2012~2013)。主要学术兼职为山东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山东省信访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山东省应急管理咨询专家,清华大学中国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中国应急管理50人论坛成员等。主要研究方向为风险治理与应急管理,主持和参与相关课题20余项,发表相关论文60余篇。

  • 中国风险治理发展报告(2022~2023)
    张强 钟开斌 朱伟 主编 ; 张海波 马奔 詹承豫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23年11月
    2022年,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各类承灾体暴露度、集中度、脆弱性不断增加,灾害风险的系统性、复杂性持续加大。与此同时,新冠疫情全球肆虐、俄乌冲突等风险严重冲击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由此,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性问题加剧,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也进入了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2022~2023年中国风险治理领域呈现以下五大发展趋势。一是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治理变化。为了积极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治理挑战,除了加强国际合作等工作外,我国还开展了“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两项重点专项工作。2022年两项重点专项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二是新冠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2022~2023年,我国健康风险治理领域的重大事件,是我国因时因势优化调整新冠疫情防控政策措施并最终取得疫情防控的重大决定性胜利。2022年,我国新冠疫情多点散发。在全国上下共同努力下,2023年1月8日起,我国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三是韧性建设带来的统筹性发展格局。近年来,韧性城市的重要性逐渐由学术研究层面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对理论和实践增加了更规范的政策指引和发展指导。回顾2022年,全面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塑造了“韧性建设推动城市发展与风险管理的融合、统筹规划和资源配置,注重城市发展的整体格局、韧性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统筹性发展新格局。四是数智技术运用带来的风险治理变迁。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智技术与经济社会加速融合,并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重塑政府治理和风险治理模式。数智技术在风险监测、应急响应和灾后恢复等场景的深度应用,有效地推动了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我国风险治理出现重要变化。五是风险治理的国际国内双循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2022~2023年,中国积极推动风险治理的国际交流合作,在风险治理国际交流合作中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合作模式,从国际高层对话、多边合作与交流和技术创新三个方面促进交流合作。当前,我国风险治理格局已逐步完善,队伍不断壮大,整体效能不断提高,但也存在管理体制改革不平衡、综合应急管理职能落实难度大、基层应急管理机构力量薄弱、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领导干部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面向未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会点,我们需要直面新形势、新风险和新挑战,需要在更高层面统筹发展与安全,有效应对各类极端风险挑战。
  • 从灾难中学习:我国事故调查的反思与改进
    出版时间: 2015年06月
    事故调查是一项重要和复杂的工作,调查的目的在于挖掘事故发生的真相、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吸取事故教训等。事故调查必须坚持独立、客观、科学和公开的原则,法律要为调查主体的独立性提供充分的授权,调查主体必须具备专业素质,调查的程序要科学严谨,调查的过程和结论要公开等。通过“7·23事故”调查的案例,发现我国事故调查的法制需要进一步修改、事故调查主体的独立性需要加强、事故调查的流程需要更加规范、事故调查的公开性需要继续提升和事故调查对技术调查应更为重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