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梁晨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个人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担任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等职务。长期致力于社会政策与福利、慈善公益与社会组织、农村发展与反贫困、社区公共服务、老年服务等领域研究。主要著作包括:《乡村工业化与村庄共同体的变迁》、《共同缔造与海沧社会建设》(第一作者)、《迈向社会治理的基层实践》(第三作者)等。主要论文包括:《集体记忆、社区舆论与村庄福利:农村家庭养老的持续机制》《产业扶贫项目的运作机制与地方政府的角色》《农村低保政策的基层实践逻辑——以武陵山区某村为例》等。

  • 乡村工业化与村庄共同体的变迁
    梁晨 出版时间: 2019年04月
    本书以华北某省P县西河村为案例,关注社会团结的命题:村庄共同体为何日渐衰败?村庄的公共生活在工业化之后为何衰减?这种村庄共同体的变迁与村庄工业化的关系如何?是否能在村庄工业化过程中形成新型的社会团结?本书通过对西河村在乡村工业兴衰过程中村庄公共利益分配、社会秩序与村庄文化规制变化的研究,试图解释村庄共同体在本土产生的乡村工业影响下所发生的变迁,并以此为基础讨论村庄建设的基础与可能性。
  • 共同缔造与海沧社会建设
    李秉勤 单丽卿房莉杰 王晶 梁晨 出版时间: 2018年08月
    作为厦门市的一个区级单位,海沧区诞生于改革开放时期,并在改革开放中快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和对外贸易水平都处于全国前列,随之而来的除了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还经历了社会建设的转向。在贯彻厦门市委市政府倡导的“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战略过程中,海沧区通过社会政策的推进和实践,在城乡一体化、外来人口服务与管理、社会组织和社区组织培育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各级政府引入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使“共同缔造”理念变成行动,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参与的积极性,推进多元治理和社会福利,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建设格局。本书从社会建设和社会政策角度出发,解析海沧区进行“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战略理念和社会政策的实践过程,以期对全国社会建设有一定的示范价值。
  • 乡村工业化与村庄共同体的变迁导言
    出版时间: 2019年04月
    本文介绍希望着眼于中西部地区的村庄共同体的整合,从乡村工业发展历程入手,讨论乡村工业与村庄共同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从由乡村工业化带来的诸如村庄公共利益、社会秩序和村落文化的变化,来讨论村庄共同体的蜕变过程和机制;希望通过一个村落共同体在乡村工业兴衰以及城市化过程中的发展脉络和历史变迁来讲述村庄共同体日渐松散的原因,借以探析乡村社区再次整合与建设的可能性;试图对农村社会在工业化浪潮中的变迁类型做出些许补充,并对这一类型的变迁机制做出些许贡献。
  • 工业规模化之前的道义共同体(1961~1977年)
    出版时间: 2019年04月
    本文研究西河村乡村工业发展的初始阶段,从老河村迁村、西河村建立开始的1961年,到分田承包改革之前的1977年。 这段时间的村庄所有制结构是集体经济,村庄公共品也由集体提供,村庄工业开始萌芽。这一阶段的事件包括迁村、 通电、械斗、立碑等,本章试图通过这些事件中人物的表现和事后解释,来分析这一阶段村庄中的社会关系、乡土伦理,以及共同体整合原则。
  • 泽被乡邻:工业化初期的能人治理与高度凝聚的村庄共同体(1978~1992年)
    出版时间: 2019年04月
    本文叙述从1978年开始,到村庄领导人聂范良彻底离开西河村的1992年结束。这一阶段的时间是西河村工业发展的早期和快速发展阶段。在这段时间里发生的主要事件是企业承包改革,企业承包改革带来了所有制的变化,村庄公共品提供也与前一时期有所不同。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的私有化带来了村庄社会秩序和文化规制的变化,通过对企业承包改革和这一时期村庄公共品供给,以及村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伦理道德变化的分析,可以归纳出这一时期村庄共同体整合的原则。
  • 市场化与乡土情理的拉锯(1993~2009年)
    出版时间: 2019年04月
    本文叙述从西河村的1993年开始,到2009年金融危机影响村庄结束。这时,西河村的工业发展和村庄治理进入了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西河村的乡村工业继续平稳缓慢的发展,企业的所有制彻底变为私有,村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阶段发生的主要事件包括承包费改革、修路、几次村庄选举等,通过对这些事件及其背后的人物行动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这一时期村庄社会秩序、村庄文化规制的变化。
  • 乡村工业的彻底衰落与村民的功利化(2010~2016年)
    出版时间: 2019年04月
    本文介绍受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一阶段西河村的乡村工业急剧衰落,到了2015年,村里只剩下一家工厂还在开工。随着工厂的倒闭,部分工厂主和大部分工人离开村庄,到外面发展,村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发生变化;而一个在外打拼多年、靠经营民间金融业务发家的年轻人回村竞选村主任成功,他以提供村庄公共品的方式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并通过政府的项目让村庄重新燃起自豪感。这标志着村民的理性选择代替了原来的乡土认同,村庄内的功利诉求增多,村庄共同体倾向功利化;但同时,在政府资源下派方式改变之后,国家与村庄的关系发生了改变,村庄共同体有再次整合的可能。
  • 村庄共同体的变迁脉络和机制
    出版时间: 2019年04月
    本文通过乡村工业化过程中的村庄公共利益、村庄社会秩序以及村庄文化规制的一步步演变,总结出村庄共同体的变迁脉络和机制、乡村工业化与村庄共同体的凝聚力以及未竟的研究等内容。
  • 社会组织与“和合”善治
    出版时间: 2021年10月
    台州市各政府采取党建引领、孵化基地建设、人才引进、政策扶持、推动政府购买服务等具体措施来培育和规范社会组织。特别是政府从引导社会组织“本土化”入手,将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与本地群众的实际需求进行链接,以此培育社会组织的持续发展能力;同时让渡出部分服务类别和行动空间,向社会组织购买专业服务,社会组织获得发展空间和项目资源,得以迅猛发展,政府从无所不能的全包政府变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有限政府,减轻压力轻装上阵。
  • 完善农村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机制的研究报告
    出版时间: 2017年12月
    在我国农村低保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是农村低保工作的重要环节,是确定低保对象资格和救助标准的重要依据。目前,中央层面尚未出台专门针对农村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的文件,但基层实践迫切要求出台相关文件来规范、指导农村低保制度的运行。本研究通过系统梳理中央、地方相关政策法规,总结基层工作的实践经验,主要从界定核查内容、明确核查方法、规范核查程序、确定核查主体四个方面提出完善农村低保申请家庭经济核查机制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