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探索现代社会治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治理创新

作者:
王名
出版日期:
2014年6月
报告页数:
25页
报告字数:
15015字
所属图书:
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现代社会服务体制是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服务提供者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在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多元化满足社会服务需求、推动政府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民办非企业单位作为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社会组织类型,在法律性质、法律定位、治理方式等方面均在发生重大变革。从民办事业单位到民办非企业单位再到社会服务机构的名称变革显示了民办非企业单位地位、作用和性质的明确以及法律规制目标的清晰;财产属性的逐步确定使得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治理结构的建立有了核心思路和基础条件;登记、管理、监督制度的改革使得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治理的充分实现有了有利的制度前提和条件;社会服务体制的改革使得民办非企业单位充分发挥在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有了制度保障。
关键词:

民办非企业单位治理创新治理实践现代社会治理

作者简介:

王名:博士,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大学。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明德公益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非营利评论》(中英文版)主编。曾任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中国社团改革——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2001)、《中国民间组织30年——走向公民社会》(2008)、《社会组织论纲》(2013)、《建言者说》(2013)、《非营利组织管理》(2015)《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中国社会组织1978~2018》等专著。获得的主要奖项:2013年度责任中国“公益思想奖”;2013年度“慈善事业推动奖”。

文章目录
第一节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与作用
  •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历史发展
  •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作用
第二节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治理 制度与实践
  • 以他律为基础的治理现状
  •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治理实践
  • 国外和香港地区实践
第三节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治理创新
  • 法律制度的改革 肯定定义显示的积极风向
  • 治理结构的重建 基于产权的制度安排
  • 制度重心的转换 从组织管控走向行为管理
  • 治理核心手段的建立 信息公开制度——从苦力走向借力
·第四节 结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