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扩展是最为传统的城市化方式,指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不断向外扩大城市用地范围的发展方式。世界范围内的城镇化过程大多采取这种方式推进,西方最先发生了urbanization(城市化或城镇化)的现象,后来在1950~1970年代又发生suburbanization(市郊化)和exurbanization(超市郊化)现象,指城市向周边扩展。城市扩展也是中国最普遍的城镇化推进方式。北京城所采取的“单中心扩展模式”是中国城镇化发展方式的一个典型代表,以旧城为中心、环线加放射线的规划思路,已成为中国很多大城市发展的固定模式。表面上看,这种推进的方式,我国与西方是相似的,但实际上还有很大的差异。由于土地所有制的不同,中国的城市扩展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中国土地公有的性质使得快速城镇化成为可能,目前中国的城市规划项目总量在全世界是规模最大的,在人类历史上也是史无前例的。中国的城市扩展,相对于西方国家的城镇化过程,更可以看做一种政府主导的城市扩展模式。如何解释中国的城市扩展?这种政府主导的模式又如何成为可能?它有什么基本特点?本章即试图总结回答这些问题。
城市扩展是城市化的一种空间形式,包括紧凑和蔓延两种情况。前者指城市空间发展得到有效控制与利用,整体密度较高,称为紧凑发展;后者指城市无序、盲目扩张,会导致城市蔓延。虽然城市蔓延地区在空间上表现出城市的特征,但是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土地利用粗放、产业和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不足、区域内部发展失衡等问题。因此,如何控制城市的无序扩展是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很多国家对此进行了探索,如英国伦敦在“二战”后大伦敦规划中的绿带(green belt)、美国波特兰都市区划定的城市发展边界(UGB,urban growth boundary)等。虽然我国对限制城市无序发展的规划、政策和立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城市盲目扩张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而且缺乏有效控制。
进一步讲,当前我国在城市扩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根据统计年鉴,2000~2009年,我国的城镇人口增加了26%,城市建成区面积却增加了41%,低密度、分散化的发展现象较为严重,耕地资源浪费、高能源消耗等问题突出。中央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合理确定城市发展边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集约紧凑发展。②城市扩展的过程还伴随着一系列社会问题,空间分化与阶层分化同构。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住房改革的深入,城市发展空间差异(uneven development)的问题较为突出。值得注意的是,长期来看,至少在今后20~30年,城市内部的社会空间分化问题将会超过城乡分化、区域分化而成为困扰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
综合相关研究,本章回顾了对城市扩展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政府之所以能够主导城市发展的城市机制(urban regime),指出了中国城市扩展的政府主导模式的特点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