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时代特征 中国特色 首都特点——关于北京社会建设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

作者:
宋贵伦
出版日期:
2010年7月
报告页数:
11页
报告字数:
9210字
所属图书:
2010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
摘要:
党的十七大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建设的地位、目标、任务和方法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遵循中央的精神,北京已经建立起了社会建设新格局的基本框架,在实践探索中实现了一系列新突破。北京社会建设还要继续“摸着石头过河”,力争2010年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

社会建设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保障社会和谐

作者简介:

宋贵伦:中共党员,研究员;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书记,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主任,研究员职称。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北京市委党校在职研究生毕业;历任中央文献研究室秘书处秘书,理论研究组助理研究员,中央宣传部办公厅副处级秘书,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挂职),常务副部长(正处组)、部长,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2002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12年7月3日当选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著有《毛泽东与中国文艺》《北京社会建设概论》《中外社会治理研究报告》等。

文章目录
·引言——抓住三大机遇,北京社会建设实现新跨越
理论探求——确立“四位一体”格局,标志我们党对社会建设的认识达到新高度
  • (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 (二)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 (三)我们党对社会建设地位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 (四)我们党对社会建设任务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 (五)我们党对社会建设方法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 (六)我们党对社会建设目标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思路探讨——构建“五大体系”,初步建立北京社会建设新格局的基本框架
  • (一)多年来,北京市社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 (二)北京社会建设的出路和动力在改革创新
  • (三)党的十七大后,北京市社会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 (四)奥运会后,北京召开社会建设大会,明确提出构建“五大体系”框架
  • (五)“1+4”文件的新思路
实践探索——抓重点、抓协调、抓落实,北京社会建设实现一系列新突破
  • (一)以实现“五无”目标为突破口,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 (二)以筹办奥运会、残奥会为契机,动员社会广泛参与社会建设实践
  • (三)搭建“五大工作网络”,进一步形成体制机制建设新成果
  • (四)陆续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不断完善“1+4+X”政策配套体系
  • (五)抓住一系列关键问题不断取得重点突破
·结语——北京社会建设还要继续“摸着石头过河”,力争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