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安徽省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
范和生 唐惠敏
出版日期:
2015年4月
报告页数:
26页
报告字数:
25540字
所属图书:
安徽社会发展报告(2015)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新型城镇化与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之间能够相互促进,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通过农业现代化,着眼农民的现实需要,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基于新型城镇化的现实条件,农村集体经济能为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原动力,能够深化“政经分离”的改革成果,并建立农村集体产权流转的新平台,探索出农村股权制企业发展的新模式。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试验田”,从“大包干”到农村税费改革,再到农村综合改革,安徽始终站在农村改革的潮头,树立起中国农村改革的标杆。因而,选取安徽省农村集体经济为研究的切入点,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当前,安徽省农村集体经济总量较小、基础薄弱,存在诸多发展困境,如观念淡薄、产权混乱、管理欠缺、集体资产流失、融资不畅、发展不均衡等。这些不利因素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也限制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借助城镇化发展的推力,通过城乡一体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管理机制创新破除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进步的阻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安徽省农村集体经济

作者简介:

范和生:安徽大学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教授,安徽大学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学理论、政治社会学、国际政治社会学、消费社会学。出版专著10部,主编教材3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10多篇,其中在CSSCI(含扩展版)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新华文摘》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1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等纵向课题8项,主持省、市、县各类横向课题30多项,获得安徽省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各类科研奖项近20项。

唐惠敏: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社会学、农村社会学、社会心理学。

文章目录
引言
  • (一)概念界定
  • (二)研究背景和框架
  • (三)研究方法及路径
·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安徽省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困境及出路
  • (一)城镇化进程中安徽省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特征
  • (二)安徽省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困境
  • (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安徽省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
·结论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