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看病难”产生的根源及其解决办法
作者:
高春亮
出版日期:
2011年7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字数:
11756字
所属图书: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4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07.210-222
宋迎昌
盛广耀
魏后凯
摘要:
财政分权制度蕴涵的激励机制会强化微观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该行为用以谋求个人或部门利益,促使医疗机构按企业化方式运作,而集中优质医疗是医疗机构获取更大收益的重要手段。因此,优质医疗资源配置与城市行政级别一致,且这种一致性具有不断强化的特征,从而导致优质医疗资源的集中化供给和分散化需求之间不匹配,形成“看病难”。缓解“看病难”首先应改革投入机制,提高医务人员待遇,缓解供给诱导需求行为;其次是提高城市优质医疗资源配置均衡化程度;最后应加快资源整合,建设良好的医疗资源流动机制。
关键词:
激励机制
看病难
优质医疗资源
作者简介:
高春亮:
男,安徽蚌埠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卫生经济
相关报告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卫生局等5部门关于推进杭州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施意见的通知》(杭政办函〔2014〕1号)
甘肃医改注重源头防腐解群众难题
2010中国医疗舆情
社会资本与社区治理
农民合作的条件分析——以小岗村农业合作社为例
工伤保险基金对广州大中型企业工伤预防的激励机制探讨
再造激励机制:中国高管薪酬体系变革
潜在与显在的风险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主创新能力研究
广州志愿者发展研究报告
文章目录
“看病难”的内涵、类型与影响
(一)“看病难”的概念界定
(二)“看病难”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
“看病难”产生的根源分析
(一)优质医疗资源配置失衡
(二)优质医疗资源分布行政层级化
(三)优质医疗资源行政层级化趋势难以改变
解决办法
1.适度均衡优质医疗资源配置
2.加大政府投入
3.强化资源流动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