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迈入新时代的社会组织:新发展、新定位、新机遇、新作为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组织与公共治理研究”课题组 黄晓勇 蔡礼强
出版日期:
2018年5月
报告页数:
52页
报告字数:
43495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18)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我国社会组织最近两年增速加快,但从社会组织总量和万人占比来看,发展仍很不充分;据大数据统计,社会组织发展在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又呈现鲜明的不平衡,我国社会组织领域同样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组织有了明确的新定位,社会组织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纳入治理体系得到法律层面的保障,被纳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整体规划,成为新时代的重要建设力量。再加上法律体系的完善、信息监管体系和信用奖惩体系等方面的建立,社会组织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在参与、服务和基层治理等方面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今后政府还可从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政策体系、加大政策协同、丰富政策措施等方面完善政策支持,社会组织群体也应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更好地展现新作为。

关键词:

社会组织信用体系治理体系信息监管

作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组织与公共治理研究”课题组:

黄晓勇:1956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和国际能源安全问题。著有《中国节能管理的市场机制与政策体系研究》、《能源博弈论集》、《天然气人民币》等,主编“世界能源蓝皮书”、《中国的能源安全》、《中国能源的困境与出路》等论著,在《管理世界》、《人民日报》(理论版)、《人民论坛》、《经济日报》等发表学术文章多篇。

蔡礼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PA教育中心执行副主任、民间组织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副教授。2003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其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开展MPA专业学位教育以来,一直负责MPA专业学位教育的管理工作。目前主要致力于公共政策、民间组织与公共治理以及MPA教育发展的研究。

文章目录
新发展:当前我国社会组织数量增长情况与发展特征
  • (一)我国社会组织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 (二)我国社会组织呈现鲜明的地区发展不平衡特征
新定位: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进一步彰显和提升
  • (一)社会组织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被视为新时代治理体系重要主体和各项建设事业的重要力量
  • (二)社会组织从法律层面被纳入治理体系,法律地位和治理主体身份得到法治保障
  • (三)社会组织从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层面被纳入治理体系,首次成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统筹谋划的一部分
新机遇:当前社会组织领域发展中的十项重大成就和突出热点
  • (一)社会组织法律法规体系加速健全和完善
  • (二)“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
  • (三)打击非法社会组织和惩治合法社会组织违规违法行为力度进一步加大
  • (四)集监管、干预和激励为一体的社会组织全周期信息公开监管体系已经形成
  • (五)社会组织信用监管和基于信用的奖惩体系初步建立
  • (六)脱钩改革初见成效,政府综合监管和行业协会商会依法自治的新型治理模式正逐步形成
  • (七)社会组织全方位参与新时代各项建设事业
  • (八)社会组织已逐步成为新增服务领域主力军
  • (九)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融治理与服务于一体,成为夯实基础的重要力量
  • (十)社会组织正逐步成为“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
新作为:政府与社会组织双向发力共促发展的政策建议
  • (一)政府如何为社会组织新作为创造条件的政策建议
  • (二)对社会组织自身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