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慈善组织公开募捐资格的要素与展望

作者:
栗燕杰
出版日期:
2018年5月
报告页数:
26页
报告字数:
22163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18)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慈善募捐资格的设置、标准及其运行,以及事中的监管和事后的责任机制等一系列制度,在《慈善法》制定过程中引发热烈讨论,也是配套立法和实施中的焦点问题。慈善组织理应享有募捐的权利,慈善募捐活动也无疑需要监管。设置适度、合理、科学的慈善公募准入门槛,形成有力、有序的运行监管机制,既发挥政府公权力的门槛准入与执法监督功能,也充分发挥捐赠人的私力救济功能,公共媒体舆论的社会监督功能,形成各方参与、多元共治格局,促成慈善募捐等慈善活动的合法、良性运行。

关键词:

慈善组织公开募捐资格监管

作者简介:

栗燕杰: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行政法、社会法、法治指数。

文章目录
导言
  • (一)《慈善法》之前
  • (二)《慈善法》的制度选择
理论认识
  • (一)三种法律规制模式:私法、公法与社会法
  • (二)慈善公开募捐资格应与时俱进
资格准入取得
  • (一)实体条件
  • (二)实施程序
  • (三)受理机关
募捐实施监管
  • (一)慈善公开募捐资格的期限管理
  • (二)慈善公开募捐实施的备案管理
  • (三)跨区域公开募捐的备案管理
  • (四)合作开展公开募捐的备案
·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