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城乡社会保障经济公平非均衡发展评估

作者:
江华
出版日期:
2018年12月
报告页数:
22页
报告字数:
11033字
所属图书:
社会保障经济公平的非均衡发展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基础之上,虽然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城乡经济发展严重不均衡,社会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比更是自1983年的1.82扩大至2011年的3.13。对于具有公共属性且有增进国民福利、改善收入分配公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功能的社会保障来说,城镇几乎享受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公共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项目的全部,而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解体,社会保障制度长期缺位,使得原本脆弱的农村社会保障变得更加微乎其微,与不断增长的GDP相比,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没有克服原有制度的积弊,反而扩大了城乡二元社会收入差距,加重了社会保障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性,社会各界呼吁改变社会财富快速积累与城乡社会保障差距扩大的矛盾状态,实现社会和谐发展。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不断设置,一个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2012年6月14日,《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将“基本解决社会保障制度缺失,加快城乡社会保障统筹,稳步推进保障制度和管理服务一体化建设”作为规划内容。2012年7月11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提出要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缩小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可以预见未来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将进一步缩小,然而衡量分配是否正义不仅要看当下结果、目的和趋势,更要看其来路和历史演变过程(诺齐克,2008)。因此,系统评估社会保障社会化改革的城乡发展进程,确定城乡公平均衡的配置标准,防止发展的过和不及仍是我国“十二五”甚至更长时间内城乡公共资源配置的重要任务。同时,对于我们科学地分析过去、认清现状、发展未来,确保城乡社会保障资源公平配置和可持续发展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实践意义和政策效应。
关键词:

城乡差异非均衡发展经济公平

作者简介:

江华:1979年生,经济学博士,工商管理学博士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员,首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理事,曾在企业工作1年、政府机关工作7年,目前主要从事劳动经济、社会保障、养老服务研究。近年来先后在《中国人口科学》、《经济管理》等期刊发表论文19篇,出版专著《北京市养老机构运营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排名第一),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排名第四),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项、企业委托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项目4项,作为第二作者参与出版专著2部,参与编写《北京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5)》、《北京居家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6)》,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

文章目录
·文献回顾与评述
指标选择与数据说明
  • 4.2.1 指标选择
  • 4.2.2 研究期间说明
  • 4.2.3 研究区域说明
  • 4.2.4 数据来源及说明
城乡非均衡发展实证分析
  • 4.3.1 城乡社会保障整体上的非均衡状况
  • 4.3.2 起点公平的非均衡发展
  • 4.3.3 过程公平的非均衡发展
  • 4.3.4 结果公平的非均衡发展
  • 4.3.5 发展速度的城乡非均衡分析
  • 4.3.6 适应性的非均衡状态
  • 4.3.7 城乡均衡的标准分析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