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民生发展报告——性别差异

作者:
於嘉
出版日期:
2019年5月
报告页数:
26页
报告字数:
18986字
所属图书:
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8~2019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近一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大变化之一就是男性和女性在社会角色上的不断接近,包括教育、职业、收入、社会参与等多个方面(Goldin,2014)。在很多国家,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已经追赶上了男性,在年轻的世代中,女性接受大学教育的比例甚至超过了男性(Buchmann et al.,2008)。二战之后,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在全世界范围内也迅猛增长,女性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England,2010)。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也投入到政治中,很多国家都出现了优秀的女性国家领导人。尽管如此,性别差异在很多领域中却始终存在。在薪资方面,即便拥有同样的人力资本,女性收入却仍然低于男性;在家庭领域,家务劳动和儿童照料也始终主要由女性来承担;女性在职场中也始终面临着“玻璃天花板”,晋升的机会比男性少很多(Dorius & Firebaugh,2010;Hook,2010;Matsa & Miller,2011)。除此之外,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女性仍然被束缚在家庭中,无法在学校以及劳动力市场中与男性充分竞争,两性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由此可以看出,男女平等的发展进程在不同领域与不同社会中并不均衡。而想要理解一个社会中的性别关系与性别不平等,除了客观地考察不同领域中具体指标上的男女差异外,也要从文化、经济、制度等社会背景方面深入分析。

自1949年以来,我国妇女解放运动与男女平等政策不断推进,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妇女能顶半边天”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女性从家庭中被解放出来,拥有了同等的受教育机会,这使得我国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在半个多世纪以来获得了极大的提高(金一虹,2006)。在就业领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部门对女性的就业提供了很大的保障:一方面,为女性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单位提供的育儿福利减轻了女性的家庭负担,保障了女性的工作时间。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突飞猛进,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位居世界前列(马忠东等,2010)。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化的推进,大量的就业从国有部门转移到市场部门,很多女性进入市场部门工作,而除了这些女性需要承受市场中的竞争压力外,市场部门中育儿福利的缺席也使得她们承担着家庭与工作的双重压力。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我国女性的就业率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男女收入的差距也有所增长,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成为困扰我国很多职业女性的难题(沈可等,2012)。在家庭领域,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女性往往处于较弱势的一方。尽管现代化与性别平等观念的推进一定程度提高了女性的家庭地位,但家务、育儿、老人照料等责任仍然主要由女性承担。因此,为了勾勒出我国性别平等的发展水平,本章将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2016数据,从教育、工作与社会参与和家庭三个方面来深入分析不同领域内的性别差异,并探讨造成这些性别差异的机制与背景。

关键词:

中国性别差异民生发展

作者简介:

於嘉:北京大学社会研究中心助理教授。

文章目录
教育
  • 1.教育获得
  • 2.非学历教育
工作与社会参与
  • 1.劳动参与率
  • 2.职业
  • 3.工作保障
  • 4.权威地位
  • 5.受雇工作收入
  • 6.社会参与
·家庭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