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融合与拓展:中国妇女与婚姻家庭社会工作研究

作者:
卫小将
出版日期:
2021年5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1917字
所属图书:
作为社会治理术的社会工作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全球化交织而成的现代化推动着中国社会发生了全面深刻的变革。这些变革同时也催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作为社会子系统的家庭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与挑战,如家庭结构畸形、家庭功能弱化、家风门风丧失,家庭中极端个人主义泛滥、财产关系消解亲密关系、经济利益挤压伦理道德等。作为家庭子系统的女性,以婚姻为主轴也直接或间接地萌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如留守妇女问题、失足妇女问题、买卖婚姻问题、婚内暴力问题、大龄“剩女”问题、未婚妈妈问题、婆媳矛盾和冲突问题、丧偶女性问题、打工妹婚恋问题、未婚同居问题、第三者插足问题等。面对这样一系列复杂多样的问题,传统的应对主体、指导理论和技术路线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一,单位(村集体)是应对女性婚姻家庭问题的重要主体之一,然而,社会转型导致单位的社会服务功能逐步式微,并逐步向社区过渡,而社区尚处于发育未成熟阶段,面对这些新的问题还难以有效地承接与应对。其二,妇联组织也是应对女性和婚姻家庭问题的重要主体之一,传统妇联工作凭借行政动员力在维护女性权益和缓解家庭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新时代的女性与家庭问题日趋错综复杂,对妇联工作本身的科学性、专业性和艺术性提出了更高的诉求。其三,家庭与邻里是应对女性婚姻家庭问题的社会支持网络,但这些网络功能因遭遇现代性诱发的信任危机而趋于弱化。总体而言,无论是制度性的社区和妇联工作,抑或非制度性的家庭和邻里帮扶工作,都因其专业性和技术性不足而难以有效应对转型中的女性婚姻家庭问题。有鉴于此,立足本土实际,以当前国家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工作为契机,积极引进和借鉴欧美专业女性与家庭社会工作方法,总结和提炼中国传统妇女工作的相关经验,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努力推动和构建女性与婚姻家庭社会工作架构,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升广大女性的福祉都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社会工作中国妇女婚姻

作者简介:

卫小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建设》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社会政策、发展社会学。

文章目录
·妇女与婚姻家庭社会工作的内涵与拓展
·妇女与婚姻家庭社会工作的美国经验与透视
·妇女与婚姻家庭社会工作的本土探索与构建
·结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