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历史文化风景区什刹海

作者:
王天夫 肖林
出版日期:
2021年4月
报告页数:
32页
报告字数:
22946字
所属图书:
转型时期的城市空间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从什刹海的整体规划中可以看出,其规划思路是依托湖水景色的优美风光、强调王府古迹的历史内涵、延续民俗民居的文化传统、拓展旅游消费的休闲方式,将什刹海打造成为一个中外游客可以消夏纳凉、观赏风景、体察民情、品味文化、消费休闲的旅游风景区。在将什刹海重新开发成这样一个旅游风景区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是什刹海特定的地理位置与空间构成。由于什刹海地处北京城的核心地带,并罕见地拥有较为广阔的水域,从历史上就一直是休闲的上佳去处。因此,在什刹海周围留存下来一系列的文化古迹。除去历史上的破坏以外,当前北京城市化的拆迁与重建过程对于这一区域的原有格局影响不大。原有的空间结构——包括历史建筑以及重新翻修的建筑——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维持。在相对较小的空间范围内,什刹海浓缩了丰富的文化与民俗的内容,这就使什刹海成为北京市区内一处风格独特的地方。
关键词:

文化传承什刹海旅游风景区

作者简介:

王天夫: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兼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分层与流动、城市社会学、家庭社会学及数字社会等。

肖林:2009年获得清华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城市社会学研究室(原组织与社区研究室)副主任,民政部“全国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专家委员会”青年委员。研究方向:城市社会学和社区研究。曾在《社会学研究》《社会学评论》《南京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关于城市社区治理方面的学术文章。

文章目录
·水与园林
·什刹海的地理位置
历史上的什刹海
  • (一)元代以前的什刹海
  • (二)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的什刹海
  • (三)1949年以后的什刹海
风景名胜
  • (一)名人故居
  • (二)王府花园
  • (三)寺庙道观
  • (四)门、楼、桥梁
文化传承
  • (一)文人骚客的会聚中心
  • (二)民间戏曲的兴旺之地
  • (三)民俗活动的汇聚之地
建成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
  • (一)规划
  • (二)建设
  • (三)旅游
  • (四)商业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