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大考中的前行——2020年中国慈善会系统发展报告

作者:
刘威
出版日期:
2021年12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字数:
15956字
所属图书:
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21)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国各级慈善会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疫情防控、聚焦群众关切,广泛开展慈善募捐活动,壮大慈善资金规模,拓宽慈善救助领域,打造慈善救助品牌,共促慈善健康发展。尤其是中华大地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各级慈善会情系疫区人民,与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同心抗疫,书写了一曲注定写入中华慈善史的壮丽凯歌。在抗疫前线,总能看到慈善会组织的旗帜招展,一个个志愿者的身影活跃忙碌;在扶贫现场,总能看到慈善会力量的精准善举,所有慈善工作者都是为大爱所大写的人。各级慈善会用“慈”心“善”意联结起合力同心,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助推中国慈善事业行路致远、砥砺前行。在实践探索中,各级慈善会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组织体系日趋完善,项目服务成效显著,慈善救助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治理更加规范,信息日益透明,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积极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但慈善会系统也面临着组织定位模糊、筹款方式滞后、救助项目单调等方面的挑战。

关键词:

能力建设慈善会大慈善格局

作者简介:

刘威:博士,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公益慈善转型、基层社会治理。

文章目录
慈善会系统的运行状况和能力水平
  • (一)主动作为全力抗疫,慈善之光闪耀中华
  • (二)慈善汇聚社会力量,助力多维立体脱贫
  • (三)线上线下撬动资源,打造救助项目品牌
  • (四)4级组织架构成型,内部治理日臻规范
  • (五)系统形象持续改善,社会认知明显提高
慈善会系统的能力建设瓶颈和障碍分析
  • (一)“亦官亦民”,组织定位模糊制约慈善公益动能发挥
  • (二)“新瓶装旧酒”,扶贫济困的传统使命限制捐赠方和受益者的多元选择
  • (三)“捡西瓜落芝麻”,服务方式单一、内容单调不利于个性化需求的满足
  • (四)“善款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单一募款方式限制筹款能力提升
  • (五)“重线下、轻线上”,网络慈善发展迟滞影响地方慈善会能力拓展
  • (六)“能干肯干不精干”,专注于助人实践而忽视了专业涵养
慈善会系统能力建设和接续发展的路径探索
  • (一)在服务过程上,将事前的需求评估和事后的效果评估结合,实现服务对象上的精准识别和服务效果上的精准帮扶
  • (二)在筹款方式上,将化缘和化己、在地和域外、线上和线下结合,搭建多维立体的慈善募捐网络
  • (三)在服务内容上,将兜底化的扶贫济困和个性化的需求满足结合,拓展服务需求与供给的无缝对接途径
  • (四)在监管机制上,将内部自律和外部监督、以德治善和依法治善结合,发挥“制度硬实力”和“道德软实力”的约束作用
  • (五)在政社关系上,将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结合,实现“官管官办”向“官管民办”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