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信息通信技术与社会分化的环境分析框架
作者:
邱泽奇
出版日期:
2022年7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4020字
所属图书:
当代社会的金融化与技术化:制度结构的转变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07.116-131
陈介玄
刘世定
邱泽奇
摘要:
ICT环境是整体性环境,终端技术让其成为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力量。个体依然可以通过组织机制发生社会分化,同时还可以通过个体自致性因素,独立获得社会经济地位。终端技术的数字特征赋能社会行动者通过高度互联搭建自己的舞台。社会行动者在舞台上的偏好、能力和行动可以产生直接的社会后果,获取利基化的甚至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声望,也获取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收益,进而把自己带入社会分化的洪流之中。如果说工业时代的社会分化是组织分化带来的个体社会分化,那么,ICT环境带来的则是个体分化导致的个体社会分化,社会分化开始进入一个人的社会分化时代。
关键词:
信息通信技术
终端技术
社会分化
作者简介:
邱泽奇: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数字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社会学系教授。
相关报告
重新定义工作:论技术应用与工作变迁的关系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前世今生
在熟人社会中为人处世
人情异化
社会利益的分化与社会意向:社会政策的动因与目标
社会领域及其自主性的生成
中国居民工资差距的变化:2002~2013年
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
社会排斥概念之解析
第七篇 教育不平等
文章目录
·
引言
·
终端技术影响的路径
·
ICT影响社会分化的分析框架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