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心智障碍者的支持性就业:社会倡导、政策回应与本地实践——来自广州市的经验

作者:
李学会 戴榕 卢莹 LiXuehui DaiRong LuYing
出版日期:
2022年7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字数:
19400字
所属图书:
社会创新研究(第2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心智障碍者的就业面临多种障碍,但同时其就业需求迫切而广泛。支持性就业成为解决心智障碍者就业的重要实践形式,成为近年来各地实践的热点。从历史角度看,这一政策的出台是各方力量持续倡导的结果。本文从家长组织的视角,采用行动后反思(reflection-on-action)框架,回顾了广州市支持性就业政策出台的过程,并分析了家长组织在其中的角色。研究指出,家长组织扮演着“政策企业家”的角色,在政策议程中需要提出议题、链接资源、社会动员、扩大共识。本文还讨论了支持性就业的定位、家长组织社会倡导的策略与家长组织角色转换,最后围绕“让政策三角运转起来”提出多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政策倡导残障社会工作支持性就业家长组织

作者简介:

李学会: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权益保障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残障社会学、社会组织管理与评估。

戴榕:戴榕,广州市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理事长,融合中国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网络理事长。

卢莹:卢莹,广州市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副理事长,深圳市守望心智障碍者家庭关爱协会副理事长。

LiXuehui:

DaiRong:

LuYing:

文章目录
·研究问题
心智障碍者的就业:形式、理念及障碍
  • (一)心智障碍者及其就业概况
  • (二)心智障碍者的就业形式与理念变迁
  • (三)心智障碍者就业的障碍及支持性就业的兴起
广州市支持性就业的政策倡导过程及政策落地实践
  • (一)支持性就业政策倡导中的行动者
  • (二)支持性就业政策倡导的行动阶段
  • (三)广州市支持性就业的落地实践
反思与讨论
  • (一)支持性就业社会政策倡导何以成功
  • (二)家长组织的动态多元角色
  • (三)社会倡导的策略及实践智慧
  • (四)理解心智障碍者就业的多重意义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