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北京市社会心理服务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创新

作者:
张青之 刘嘉 胡水
出版日期:
2022年8月
报告页数:
19页
报告字数:
14685字
所属图书:
北京社会心态分析报告(2021~2022)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过去十年中,北京市探索建立具有首都特色的社会心理指导师培训体系,为心理人才培养奠定了系统化、规范化基础。本报告从对社会心理服务人才培养现状的探讨入手,借鉴国内外心理人才培养经验,结合现实社会需求,力求通过科学化内容、规范化制度、常态化岗位、实践化督导等,为解决全国性的心理专业人才缺乏、管理制度缺失、社团支持缺位等问题提供创新性举措,为完善首都模式、推进全国心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供有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才培养体系社会心理服务首都模式社会心理指导

作者简介:

张青之: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北京市民政局二级巡视员,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与社会心理指导师培养体系建设。

刘嘉: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与生态环境心理学。

胡水: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实验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心理学。

文章目录
·引言
社会心理服务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背景
  • (一)精神卫生人才数量稀缺
  • (二)心理咨询师培养受挫
  • (三)社会心理服务人才缺口巨大
  • (四)社会心理服务人才多元治理
  • (五)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任务艰巨
国内外心理人才培养经验与教训
  • (一)分类服务“金字塔”模型
  • (二)高起点人才准入制度
  • (三)各地社会化拓展探索
  • (四)人才评价体系根源困境
北京市十年培养社会心理人才的实践探索
  • (一)北京“2+3”人才模式
  • (二)北京“专岗人才”定位
  • (三)社会心理指导师队伍体系
健全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议
  • (一)既统一又“分治”,实行行业管理
  • (二)设岗位定职责,夯实基层队伍
  • (三)系统性引领性,开创服务新领域
  • (四)加强立法保障,激励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