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我国新就业形态的发展与现状

作者:
陈云
出版日期:
2022年10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字数:
14902字
所属图书:
中国青年发展报告No.6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从新的就业资源与机会配置机制、新的社会关系和新的表现形式等三个层面分析了新就业形态的特点和概念内涵。从产业升级、技术进步、新发展理念、“互联网+”战略、数字经济发展、劳动力代际更迭等方面对新就业形态产生、发展的经济社会条件进行系统分析。当前新就业形态存在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多重兼职、灵活用工等多种类型,从业群体呈现多元化,但以青年群体及部分传统灵活就业转型的“40后”“50后”等人员为主,行业分布则以服务业为主,逐步向其他行业扩散融合。新就业形态发展目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平台企业成长性不足、产业成熟度和规范性不高,从业人员职业发展不稳定,人力资本支撑不足,素质技能结构矛盾突出,法律关系中责权利不清晰,从业者劳动权益保障不足,部分人员就业质量不高,面临现有体制和利益格局障碍等。为促进新就业形态规范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协同治理,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开发就业资源和机会;加强对新经济新业态发展的引导规范,实现业态和市场主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持续推进创业创新,为新就业形态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动力;加大相关法制制度和政策供给,明晰各方主体的责权利关系,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强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加强新就业形态从业者就业能力建设。

关键词:

数字经济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平台就业

作者简介:

陈云: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就业创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社会学博士。主要从事就业创业和社会政策研究工作。长期负责就业形势分析,开展企业用工和劳动者就业状况调查。在就业与经济关系、就业与人口发展、就业制度改革、就业优先政策、促进就业规划、创业带动就业、数字经济与就业、新就业形态、就业结构性问题、青年就业、就业扶贫等方面开展数十项课题研究。系列研究报告为政府研判就业形势和研拟就业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发表论文百余篇。合著编写《当前就业热点问题研究》《中国就业发展报告》(就业蓝皮书)等著作20多部。

文章目录
新就业形态的内涵本质
  • (一)新就业形态的含义
  • (二)新就业形态与传统灵活就业的比较
新就业形态发展的经济社会条件
  • (一)产业升级融合和结构调整为新就业形态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 (二)新就业形态发展与新发展理念相契合
  • (三)技术进步促进新就业形态发展
  • (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为新就业形态提供产业基础
  • (五)“互联网+”战略为新就业形态发展提供政策动力
  • (六)劳动力代际转换及其就业观念与方式转变是新就业形态发展的主观动能
新就业形态类型、群体和行业发展特征
  • (一)新就业形态类型特征
  • (二)新就业形态的群体特征
  • (三)新就业形态发展的行业特征
新就业形态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
  • (一)平台企业成长性偏弱,从业人员职业发展可持续性不强
  • (二)人力资本支撑不足,技能结构矛盾日益突出
  • (三)权利义务的法律关系不清晰
  • (四)劳动者社会保障面临诸多困扰
  • (五)新就业形态的就业质量有待提高
  • (六)现有利益格局和体制结构存在障碍
政策建议
  • (一)深化市场化改革,推进数实融合,开发就业资源和机会
  • (二)加强协同治理与规范引导,提升新经济业态和新就业形态的发展可持续性
  • (三)持续推动创新创业,为新就业形态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 (四)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和收入分配调节的制度供给
  • (五)强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加强新就业形态从业者能力建设